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这类明知必败却血战到底的壮烈时刻,中国历代战争史上都有很多。但比起那些耳熟能详的忠勇英雄来,这次要说的,却是一场至今知名度极低的血战:明清松锦大战尾声阶段,一场鲜为人知的浴血抵抗——塔山保卫战。

在崇祯晚期,明清双方那场投入数十万大军,几乎赌上国运的松锦会战里。原本占尽优势的明军,由于崇祯皇帝的瞎指挥大败亏输。打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时,已经是全线崩溃。

是年二月十八日,明军蓟辽总督洪承畴镇守的松山沦陷,洪承畴被俘后投降。三月八日,镇守锦州的祖大寿献城投降。接下来的史料记录里,就是清军酣畅淋漓扫荡明朝残军的场面,但一场惨烈的大战,却也被刻意忽略:塔山保卫战。

塔山,原是明王朝在辽西走廊上的战略要地,可当时松山锦州全数沦陷,塔山也好似汪洋中的一条孤舟,陷入清军的凶猛攻势里。驻守塔山的明军将领终翰邦将军得知锦州投降后,悲愤向塔山军民表决心:“吾士卒死伤殆尽,而粮食且匮,吾等知朝亡矣。吾义不生而辱,必先自刎!”一番慷慨宣言,却换得全城军民泪如雨下:何必要先自刎?我们全城一心,死,也要和清军拼到底!

于是,在又经过了一个月的浴血抵抗后,是年四月九日,悲壮的一幕上演了:弹尽粮绝的塔山守军,假装向清军诈降。喜滋滋的清军开进塔山城后,却猛然听到惊天巨响——终翰邦将军与全体军民们,把仅剩的火药埋入城内的房屋里,然后毅然点燃了满城烈火,剧烈的爆炸响彻塔山小城。

比起狼狈投降的洪承畴们,后来连呼“水太凉”的钱谦益侯朝宗们。这些不屈不挠的守军边民们,却以这同归于尽的方式,履行了对大明朝的忠诚。

然而,此战过后,清朝相关的史料,却有意抹去了这一战的过程。血战到底的终翰邦将军,非但没有被载入《明史》,其姓名也只能在《清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里才可查到。

但是清军中那些亲历此战的朝鲜官员们,却真实记载下了这一幕。甚至在之后的清代三个世纪时间里,许多来华出使的朝鲜官员,也动用一切办法,详细查访这场浴血阻击战的点点滴滴。并详细整理成诗歌文字。塔山战役的将士们,这些在清代几乎被遗忘的汉子,却是邻国朝鲜,从此传唱数百年的中华英雄。

还是用朝鲜史料《塔山堡歌》序言里的一句话,来表达对他们战斗精神的敬意吧:自古忠臣烈士婴城而死者非一,而安有至死出奇,杀身鏖敌,功谋之壮如塔山者乎?

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历经多少苦难而不倒。正因为,最绝望的年代里,也有如塔山血战一般,至死不会放弃的英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