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競爭的任何一個平臺或者商家都是這樣,只有競爭才能帶來空間。往小了說,這叫保持平衡,往大了說就是反壟斷。

電商之間的"二選一"大戰

去年雙十一期間,拼多多的創始人曾公開表示:行業中存在着"二選一"的不正當競爭行爲,品牌商家必須發佈微博,稱拼多多上的該品牌商品不是正品,並關閉旗艦店否則就不讓商家上促銷的資源位。

到了今年,"二選一"的情況愈演愈烈,從名不見經傳的"馳偉"電器到廣受歡迎的三隻松鼠,甚至連格力、美的這種大牌商家也未能獨善其身,紛紛揚言"退出"拼多多平臺,確保自己能夠得到足夠的流量。

這自然不是普通的"撤出",沒有哪一個商家會自斷出貨渠道的,他們巴不得多幾個平臺幫他們賣貨。然而"二選一"卻讓他們只能選邊站,然後被所謂的"網友"扒出"關閉拼多多店鋪的聲明"。

有相關行業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直接點出了背後疑點,"品牌撤出是有疑點的,撤出就撤出,爲什麼還要特意發聲明?所謂的網友爆料,網友怎麼會特意關注這些?"

事實上這只是電商之間利益傾軋的一部分,打從拼多多上市,其遭遇的各種手段從來都沒有停過。除了流傳速度快、範圍廣的黑化段子,還有層出不窮的假新聞,拼多多甚至爲此專門建立社交媒體賬號來闢謠。

爲什麼矛頭對準了拼多多?

這本質上仍是商業競爭的手段,拼多多成立僅僅四年,但憑藉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玩法,其成長速度堪稱恐怖。美國上市、國內互聯網前五、4億體量等等成績,遠遠超出前輩電商們的成長速度。

根據拼多多2019年的第二季財報來看,如今的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4.83億,同比增長41%;第二季度新增月活用戶達7630萬,環比增長26%。

而同樣的成績,傳統電商們用了兩倍以上的時間。而在如今流量爭奪越來越激烈,互聯網用戶增長逐漸放緩的情況下,如何爭奪其他電商的用戶,變成了傳統電商最關心的問題。

"二選一"到底意味着什麼?

電商平臺之間的利益傾軋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二選一"這種方式之所以爲《電商法》和"八部委"所不容,正是這種惡性競爭對市場經濟有着直接的破壞性,甚至可能涉嫌"壟斷"。

對於那些被迫"選邊站"的商家來說,這種惡性競爭無疑會對他們的生存空間造成影響。此前的格蘭仕遭屏蔽事件,正是其中的代表。

行業巨頭對小生產者或者小平臺優勢,從來不該是通過惡性競爭達成的。畢竟時代的發展要正當靠競爭,而不是壟斷。

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二選一"會導致各個商家都只能在一個平臺上出貨,電商平臺變成了一家獨大。消費者既沒有了對比的目標,也沒了選擇的空間,最終只能在一家固定的平臺上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