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四川省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推進會在四川大學舉行。(西南石油大學官網截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11月1日《南方週末》)

那幾天,微博上的一絲風吹草動,都會讓四川省學聯執行主席姚金坤擔心。他說看到有“大V”表示已經從學生幹部那裏獲得了更猛的“料”,正在考慮是否要曝光,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有學者認爲高校學生幹部曾被部分人想象成日後能“當大官”,縱使這些想象可能越來越難兌現,但對於某些學生來說,仍願將其視作獲取資源的一條途徑。

“解決這些問題要先建立起制度的形式,然後再形成一種制度文化來制約學生幹部,最終達到形神兼備。”四川團省委副書記任世強說。

過去一個月,尹成鑫不停地出現在學校各類學生幹部會上,反覆強調要切實加強學生幹部的作風建設。

尹成鑫是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副書記。2018年10月1日,該校一名學生在微信羣裏問了句“7號要開會嗎?”並@了社聯主席,此舉遭到了兩名學生幹部的訓斥:“主席是你們直接@的?”“我不想看見第二次。”

對話被截屏發到網絡社交平臺後,立即將學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兩位涉事的學生幹部當天就被停職了。”10月24日,尹成鑫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介紹,國慶節之後上班第一天,學院就開始整頓學生幹部作風,先是黨委召開了加強學生作風建設會議,接着校團委對所有學生幹部進行了自查,“接下來還將對今年新招進的學生進行覈查”。作爲學院團委的分管副書記,尹成鑫這段時間的工作量因此成倍增加。

因整頓學生幹部作風而變得更加忙碌的,還有四川省內其他一百多所高校的團委書記。鞭笞他們“動起來”的是,2018年10月8日召開的四川省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推進會(以下簡稱“改革推進會”)。

這次會議召開之前,四川高校接連發生了兩起學生幹部發表不當言論事件。10月1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剛出現引發輿情的言論,10月2日,四川理工學院又曝出學生幹部要求“小幹事過節必須給‘主席’和‘部長’發祝福”。

兩起事件直接導致改革推進會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召開。分管學校部工作的四川團省委副書記任世強在會上作了基本脫稿的發言,他勸勉與會川內119所高校學生幹部放下包袱、正視問題、堅持改革。

會議也提出,要通過改革和創新,使有的學生組織“行政化”、學生會脫離學生等突出問題得到明顯改進。

“要把官僚作風扼殺在萌芽狀態”

改革推進會召開當天,天氣陰沉。10月8日凌晨剛從大連趕回成都的馮濤換了一件厚的休閒外套,這位四川農業大學學生會副主席“覺得當天的成都比大連還冷”。

下午2:30,改革推進會在四川大學商學院報告廳召開,儘管許多人要從四川其他市區趕往成都,但幾乎都能準時到達,近260名學生幹部只有1人稍稍遲到。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與會者服裝各異,馮濤覺得“反倒把着裝正式的人襯托了出來”。按照四川省學聯執行主席姚金坤對南方週末記者的解釋,那天爲了不讓會議氣氛顯得沉悶,有意沒對着裝做統一要求。

會議開始前,學生幹部們都很安靜地坐着,沒有平常開會前的交頭接耳,都期待着大會能講些什麼。

第一個在會上發言的學生幹部代表是四川大學學生會主席張毅豐,他提到了兩天前由北大、清華等41所高校學生會、研究生聯合會發起的《學生會、研究生會幹部自律公約》,公約表示要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和作風。張毅豐認爲“公約是從嚴從實狠抓學生會幹部作風建設的莊重承諾”。

南方週末記者試圖就此次發言採訪張毅豐,他在電話裏回覆:“我是同學們選舉出來的學生幹部,必須要對學校負責,希望你先徵求學校同意”。

那天下午,共有5所高校的學生會主席在會上發言,雖然主題各異,但都談到了學生幹部的作風問題,對這個問題談得最多的是吳佳聰。

她是西華師範大學學生會主席,接到會議通知後,用了一天時間準備發言稿。她寫道:“改革不是微風細雨,而是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要把官僚作風扼殺在萌芽狀態”。

“學生組織官僚風氣問題頻發,有些學生幹部忘記了本分,”她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以前我對此就有些認識,所以寫得還是很快。”

吳佳聰發言結束後,當主持人提到“請四川理工學院社團聯合會主席張曉雅發言”,一直安靜的會場突然躁動起來,小聲的議論拉開了。

“這不是出事的那個學校嗎?”

“是啊,沒想到會讓她發言。”

“仔細聽聽,看看她怎麼說?”

顯然,張曉雅所在的學校比她本人更爲與會的學生幹部所熟知。就是她的學校被曝出了學生幹部要求“小幹事過節必須給‘部長’和‘主席’發祝福”。

張曉雅那天身着正裝。她的發言內容,受訪的學生幹部已經記不清,但她的道歉卻被記住了。馮濤回憶,張曉雅就其負責的社聯出現負面新聞表達了歉意,說他們給各兄弟院校“添了堵”、給自己學校“抹了黑”。

或許是因爲張曉雅的誠懇,吳佳聰感覺她發言結束後獲得的掌聲比前幾位要熱烈一些。

上了微博“熱搜”計劃被打亂了

如果不是因爲兩起輿情事件,推進會本來要到10月底或11月初才舉行,這是爲響應全國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而召開的,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學聯已經召開過此類會議。

兩起事件上了微博“熱搜”後,省學聯的計劃被打亂了。任世強說,他整個國慶假期都處於“憂心”的狀態,“若國慶期間川內高校的學生幹部再被曝出類似的‘官僚作派’,那該怎麼辦?”

任世強所擔心的最終並沒有發生,他舒了一口氣:“這也說明四川高校的學生幹部中有官僚作風的只是極少數。”

憂心忡忡的還有姚金坤,這位四川大學行政管理學研二的學生,現在是四川省學聯執行主席。

那幾天,微博上的一絲風吹草動,都會讓姚金坤擔心。他說看到有“大V”表示已經從學生幹部那裏獲得了更猛的“料”,正在考慮是否要曝光,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雖然說的不一定是四川,但還是害怕。”

負面新聞出現以後,姚金坤一直都在向團省委學校部的老師彙報工作,並建議提前召開推進會。“當時團省委和省學聯領導還在考慮,我提前結束休假回了成都籌備會議。”姚金坤說。那時,他本來是在重慶的家中。

最終,會議時間被提前到國慶假期後上班的第一天,這也導致不少高校學生組織的正職負責人不能參加,只能委託副職到會。

和以往的學生幹部會議不同,此次劃定的參會者除了學生會、研究生會幹部,還特意邀請了社團聯合會的負責人。原因很簡單,兩起涉事方都是社團聯合會。

“提前召開既是對社會關切的回應,也表明團省委和省學聯從嚴治‘會’的態度。”任世強說,“學生幹部的官僚作風接連被輿論關注,看似偶然,實則必然,這也說明改革勢在必行。”

這些年,媒體的公開報道中,也曝光過個別學校學生幹部存在的作風問題。

早在2011年復旦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時任校長楊玉良就直斥“學生官場現狀”——“跑官要官”,引起輿論譁然。

2016年6月,北京日報社運營的微信公號長安街知事,就報道過江南大學學生會公佈的一份“儲備幹部名單”,文件格式效仿中央出臺的文件。在另一份《江南大學學生會組織學生幹部遴選辦法》提到的儲備幹部條件中,有一項是:在學生會組織任職,有正式編制。

相比於“官氣”,一名曾在四川某高校擔任過學生會副主席的人士,更喜歡用另一種說法形容學生幹部:“太社會了”,特別是在學生幹部聚餐的酒桌上,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話語體系,該人士舉了一個例子:“我院活動歡迎各位蒞臨。”

面對過往的“負面”,每位參加過此次四川省改革推進會的學生幹部都試圖向南方週末記者證明:“學生幹部官僚化”只是個別現象,輿論妖魔化了這個羣體。

“委屈、困惑的情緒一直彌散在會議的開頭。”多位與會學生幹部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不理解輿論對學生幹部的過分指責。在他們看來,自己花費了大量時間服務同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他們更擔心的是,這次輿論風波會影響學生組織接下來的招新工作。“事實也的確如此。”據西南交通大學校會主席趙天胤介紹,現在類似“你還敢加入學生會”的議論不絕於耳,“輿論的過分關注,讓我們做起事來畏手畏腳”。

寧願選拔低年級學生

2018年10月8日的會議持續了三個多小時,在將近下午6點時結束,會後很多學生幹部都在倡議書上籤了字,承諾“恪守學生本分”。

會後,一場整肅“學生官”行動在四川的高校中展開。四川農業大學的馮濤一散會就回到學校,在學生會的例會上向學生幹部和幹事“傳達”了會議精神,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言行。四川大學在三天之內,連開了兩場學生幹部作風建設會。

輿論漩渦中的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先是學院黨委就加強學生作風建設召開了會議,緊接着又在10月12日召開了全體學生幹部大會,學院黨委副書記出席,和學生們集體觀看了視頻節目《青年榜樣之習近平》,團委副書記尹成鑫在會上宣讀了《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團學組織幹部自律公約》。

尹成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還要求包含社聯在內的學生組織和班級各自開會,糾正不良作風。”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各高校作風建設會的模式基本相同:學生幹部學習自律公約、交流經驗看法,學校領導強調作風建設。

一份送達團省委學校部的書面彙報顯示,截至10月18日,高校學生會主席回去後召開宣講會傳達會議精神並報省學聯的已有六十餘所。彙報中還特意提到此次推進會“召開及時、部署到位、發力精準、效果明顯”。

2018年10月15日,四川團省委又下發了一個“從嚴治會”的文件,要求各高校團委加強對學生組織的指導,要對所有的學生幹部進行自查。

四川某高校一團學組織的指導老師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該院黨委書記已在會上撂了狠話:“寧願從低年級選拔任命一些沒有多少經驗的學生當主席,也要堅決遏制住這股不良之風。凡是作風有問題的學生幹部,該免職的必須免職。”

這與四川省學聯的想法不謀而合。學聯執行主席姚金坤說,省學聯下一步將會完善學生幹部紀律條例,籌劃成立紀律監察部門,加大學生幹部作風問題督導力度,接受學生舉報,對被舉報的學生幹部進行覈查,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責令改正,“對情節嚴重者發函至學校團委並建議按程序免職”。

疏離感超過想象

但在前述學生組織指導老師看來,學生組織的每一步改革都挺難的。“就拿加強作風建設來說,有效的手段並不多,主要還是靠學生自我管理。”

“學校開完大會後,學生會開,學生會開完部門又開,說着同樣的話,學習着同樣的內容。”一位不願具名的學生幹部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

另一位學生會副主席則回顧起她過去一年在參與學生組織的改革過程中所暗含的期待、無奈和妥協。

一開始她盡力籌劃各項改革,特別是在加強學生組織和學生的聯繫方面。爲此她根據改革要求,和學校學生會主席一道推動學生權益部門的建立,以確保學生組織和學生交流渠道的暢通,最後發現兩者之間的疏離感遠超過她的想象。

“還是先把框架搭好吧,其它東西慢慢填。”她自我安慰說,“改革一直在路上。”

“我們要改革的學生組織已有近90年的歷史,困難可想而知。”四川團省委副書記任世強說,“這也決定了改革絕非一蹴而就。”

中國學生聯合會組織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19年6月,那時還叫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出席第一次全國學生代表大會的只有60名學生代表,而到2015年,中華全國學聯總會召開第二十六次代表大會時,擁有的學生團體會員已有10萬多個,聯繫着1.3億大中學生。

“解決這些問題要先建立起制度的形式,然後再形成一種制度文化來制約學生幹部,最終達到形神兼備。”任世強說。

根據2017年3月3日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印發的《學聯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各級學聯學生組織要努力在2020年前實現政治性、先進性和羣衆性得到顯著增強的目標。

方案對學生幹部作風建設,明確提到“要將作風建設列入學生幹部選拔、考覈、使用等相關工作的評價體系,作爲學生幹部任免的重要依據”。

文件出臺一年多來,各省學聯學生會組織多是按照方案的要求進行了改革,有些省份如廣東制定了改革任務清單,四川制定了《有關任務分解》。

截至目前,任務分解中有關建立學生權益代表和維護機制、精簡優化學生會組織機構、改革完善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健全探索實行常任代表會議制度等,川內高校已基本完成。

同樣按照該清單,川內高校在2017年10月早該建立起學生幹部監督約束機制。

引起此番軒然大波的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就在事發5天前剛公佈了學生會組織改革方案。

2018年10月1日事發當天,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兩位涉事學生註冊了新浪微博,發表了道歉聲明。二十多天後,兩位當事人已刪掉了聲明,並註銷了微博。南方週末記者在該校校園內隨機詢問的多名學生,也都不願再談及此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