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是怎樣積陰德?

  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爲根本。慈就是給衆生快樂,悲就是拔除衆生痛苦。時常關懷衆生,處處爲別人着想,就是慈悲心。所以《華嚴經》的“淨行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行、住、坐、臥,都應發願希望衆生永離一切煩惱、痛苦和負擔,早日成就無上智慧。爲別人着想就是積陰德,日行一善。我們每日起心動念要爲別人着想,起一善念,這是心行一善。我們每日言談中說一句有益的好話,這是言行一善。我們每日身體力行中,做一件有益別人的事,有益社會的事,無論大小這是身行一善,日積月累,身口意逐漸趨於純善,這就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善根福德資糧。

  二.佛緣 佛起

  不要給自己的冷漠找任何的理由

  心中有佛,見的都是光明,說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見的都是黑暗,說的都是邪惡。世事的結局,往往與心態和氣量有關。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怨恨,那麼這個世界怎能給予我們想要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的冷漠找任何的理由,不管生活中有多少艱難,也應該堅持自己的善良;不管生活中有多麼孤獨,也要堅守那份人格的高尚。擁有寬容的美德,我們將一生收穫笑容 …

  三:[佛與人生]

  第一句:

  管好自己的嘴,講話不要圖一時痛快、信口開河,“良言一句三冬暖,傷人一語六月寒”,說話要用腦子,敏事慎言,話多無益,不揚人惡,自然就能化敵爲友。

  第二句:

  沒有愛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要“學會愛別人其實就是愛自己”,讓愛如同午後陽光溫暖每個人的心房。

  第三句:

  多去理解尊重別人,常懷寬容感激之心,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海納百川是多麼廣闊,感激你的朋友,是他們給了你幫助;感激你的敵人,是他們讓你變的堅強。

  第四句:

  這個世界,有兩件事我們不能不做:一是趕路,二是停下來看看自己是否擁有一份好心態,好心態是一生的好伴侶,讓人愉悅健康。

  第五句: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樂善好施,長於交往,“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是行不通的,所以,“人的情緒要儲存”,就像銀行存款,存的越多,時間越長,紅利就越大。

  第六句:

  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於下結論,尤其生氣時不要做決斷,要學會換位思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複雜的事情儘量簡單處理,千萬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

  第七句:

  學會知足,人生最大的煩惱是從最沒有意義的比較開始,這世界總有不如你的人,也總有比你強的人,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了腳。

  第八句:

  如果敵人讓你生氣,那說明你還沒有勝他的把握,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了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不要太在乎別人的咒罵。

  第九句:

  別把工作當負擔,與其生氣埋怨,不如積極快樂的去面對,當你把工作當作生活和藝術,你就會享受到工作的樂趣。

  第十句:

  人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氣,就應該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給自己留下更多的遺憾,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如果我們能每天看看這十句話,我們一定會受益非淺!

  四:

  做人,唯有懂得感恩,纔會不斷積累善緣。人生路上誰都避免不了高低起伏,總會有人對你虛情假意,也會有人真誠相待,總會有人在你失意時奚落你,也會有人化身菩薩救度你。人一定要有一顆乾淨的心,對得起天地良心,對得起倫理道德。對你有恩的人,即使當下沒能力回報,也要把這份恩情銘記於心。心存感恩,善待衆生,積德行善,自有福報!

  五:

  信佛是自己救自己,佛講一個“信”字,只有你信佛纔會依靠佛,纔會誠心誠意跪在佛前深深的忓悔,有了懺悔纔會弄清楚自已的對與錯,纔會去不斷的改變自己,只有真正的改變了自己,就會挽救了事情的成敗,現代的人說一句話“改變吸引財富”,自我忓悔產生的改變不但吸引了財富,而且還會使你得到更好更多的東西,這就是企業家及高端人士信佛的原因,只有信佛纔會佛度有緣人,纔會結善緣,得善願,不但自己挽救了自己,而且也懂得了愛別人,那麼你的人生就是不一樣。

  六:

  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善良的人不是因爲他們笨,而是他們信任你,忍讓的人不是因爲他們傻,而是他們包容你,其實每個人都不傻都不笨,能對你讓步的人,是在乎你的人,能對你裝傻的人,是珍惜你的人。善良不是傻,而是美德,忍讓不是笨,而是肚量,珍惜身邊爲你裝傻、對你包容的人,千萬別辜負和傷害一顆真誠善良的心 …

  七:放生是無畏佈施,能得健康長壽,祛病消災報;

  放生時若需要花錢購買放生的動物,也是財佈施,得財富報;放生時若能有師父爲其三皈依,替其懺悔,唸誦經咒和佛菩薩名號,又是法佈施,能得聰明智慧;若通過放生,能得清淨心,那就是功德無量。

  放生圖片

  阿彌陀佛!

  爲什麼要做佛事

  你們是爲了慎終追遠,報答親恩,或是爲了超度眷屬,紀念故友,或是爲了植福延壽,消災免難等等的因緣,來作一番莊嚴而隆重的佛事;你們花費了很多的物力財力和人力,來成就此一善舉,但是,真正做佛事的意義,你們完全瞭解嗎?請你們細心地把這本小冊子讀完,那麼,這堂佛事,就更有意義,更有功德了。因爲這裏面將向你們介紹佛事的定義、佛事的用處、死亡的問題、亡靈的性質、以及誦經、禮懺、放焰口等的意義。

  什麼叫做佛事?

  廣義的說:凡是做的信佛之事、求佛之事、成佛之事,都叫做佛事。佛說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祗要你能信仰佛所說的成佛方法,依法實行,必將可以成佛。所以佛事的範圍有狹有廣,所謂‘佛法無邊’,就是廣義成佛的方法之多,多得不勝枚舉,例如拜佛、唸佛、行善止惡,說佛所說的話,行佛所行的事。要做到‘持一切淨戒,無一淨戒不持;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度一切衆生,無一衆生不度。’換句話說,就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也就是積極地自救,尚要積極地救人。因爲佛教主張成佛要從建立一個完美的人格開始,所以先要勸人不殺人、不偷盜、不犯他人妻女、不欺誑、不酗酒,這與儒家的五常:仁、義、禮、信、智,非常相近。進一步要使人成爲超出於凡夫之上的聖人,佛教所說的聖人,是指解脫了人間種種苦惱的人,例如生與死、老與病等等,這些苦惱解脫以後的境界,便是佛教的目的。如何達到解脫生死苦惱的目的,那就要信仰佛所說的方法,照著去實踐。看經、誦經、聽經,便是看的、誦的、聽的解脫生死乃至成佛的方法。所以,真正的佛事,是要大家自己來做。但是,對於不懂佛法不會修行的人們,遇到他的父母親友死亡時,在沒有辦法之中,只有請出家人代做佛事,的確也有用處。本文中所講的‘佛事’,大部分便是側重於這種狹義性方面的說明。

  請出家人做佛事有什麼用處?

  出家人是修持佛法的人,也是弘揚佛法的人;是職業的修行者,也是職業的弘法者。因他們做的佛事有功於人也有德於己,你供給他們生活的所需,使得他們安心地做佛事,你也就間接地有了功德。所以佛說出家的僧尼,是衆人的功德福田。本來,出家人的職責,並非專爲超度亡靈,甚至可說,出家人要超度的主要對象,是活人而非死人,雖然佛法的修行者,的確重視臨命終時的補救法門。

  臨命終時怎麼辦?

  人,當在出生的時候,就已決定了死亡的命運,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以佛法來說,若不出離生死,都是可憐憫者!因此,信佛學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臨命終時最能得力。平日修行有素,命終之後,必可出離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國的淨土。人死之後的去向,有三種力量來決定他的上升或下降:(1)隨重,隨著各自所造的善惡諸業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報。(2)隨習,隨著各自平日最難革除的某種習氣,先到同類相引的環境中去投生。(3)隨念,隨著各自臨命終時的念頭所歸,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國淨土。

  由於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張人們應當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應當革除不良的習氣,應當著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寶,念念要將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做爲往生佛國淨土的資本和道糧。學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時的修行,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供養佈施,禮懺誦經,救濟貧病,造福社會。假如平時沒有進入佛法,臨命終時,尚有一個補救之道,那就是根據‘隨念往生’的道理,勸他一心念佛。勸他萬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貪戀家屬親友和產業財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亂,應該一心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若已無力出聲念,則在心中默唸,他的親屬如果真的愛他,那就不可在他彌留之際放聲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墮的可能。並且要勸大家陪伴唸佛,使得臨終之人的心念,融洽於一片虔敬懇切的唸佛聲中。若能如此,死後當可往生佛國淨土,若其壽數未盡,也能以此唸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復,福壽增長。人將命終,或坐或臥,側臥仰臥,均以他自已感到舒適爲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斷氣時,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給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惱而影響到死後的去路。命終之後,鼻息雖斷,只要尚存一絲暖氣,他的神識仍未脫離肉體,故須經過八小時後,纔可爲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經過二十四小時後。人死之後,若不超凡入聖,一般說來,便成了亡靈。

  亡靈是什麼?

  說到超度亡靈,先要說明亡靈的性質。人死之後的生命主體,稱爲亡靈。民間一般的觀念,認爲人死之後即是鬼,而且永遠做鬼;在我們佛教,決不接受如此的觀念,否則,就談不上超度兩字了。佛教看凡界的衆生,共分爲天、人、神、鬼、傍生(牛馬乃至蚊蟻等動物)、地獄等六大類,在此六類之中生來死去,又死去生來,稱爲六道輪迴,所以,人死之後,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成爲鬼。佛教使人超出並度脫了這六道輪迴的生死之外即稱爲超度。但是,凡夫在死後,除了罪大惡極的人,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生天界而外,一般的人,並不能夠立即轉生。未轉生的亡靈,卻不就是鬼,那在佛教稱爲‘中有身’或名‘中陰身’,即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間的一種身體,這個中陰身,往往就被一般人誤稱爲鬼魂,其實它是一種附著於微少氣體而存在的靈質,並不是鬼魂。中陰身的時間,通常是四十九日,在這階段之中,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所以,人死之後的七個七期之中,親友們爲他做佛事,有很大的效用。若以亡者在生時最心愛的財物,供施佛教,救濟貧病,並且稱說這是爲了某某亡者超生而做的功德,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更好的去處。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如果過了七期之後,再做佛事,當然還是有用,但那隻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生的類別了。假如一個人在生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做牛或做豬,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若有親友爲他大做佛事,並使他在中陰身的階段聽到了出家人誦經,因此而知道一些佛法的道理,當下悔過,立意向善,他就可能免去做牛做豬而重生爲人了;如果當他已經生於牛羣豬欄之後,再爲他做佛事,那隻能改善這條牛或這頭豬的生活環境,使之食料富足,不事勞作,乃至免除一刀之苦,被人放生;如已生在人間,便能使他身體健康,親友愛護,事業順利;如已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能使他蓮位的品級升高,早日成佛。

  誰該做佛事?

  一般人以爲,做佛事是出家僧尼的事,其實,這僅說對了一半,因爲,出家人固然要做佛事,如果你想得到佛法的受用,必須也要自已來做佛事,與其等到死後由親友們爲你做佛事,何不趁活著的時候,親自做些佛事呢?佛法的超度對象,主要是活人,如果平時不修行,臨死抱佛腳,功效雖也可觀,但已不及平時有準備的落實可靠了;如果自己不做佛事,死後由親友請了僧尼來代做,功效自然又差兩層了。所以‘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中說,若由活人超度死人,死人只能得到其中七分之一的功德,其餘的六分功德,仍由做佛事的活人所得。因此,我要勸你,你既來佛寺請出家人做佛事,必定對佛教存有敬意,如果尚未歸依佛教,歡迎你早日歸依,歸依之後,再慢慢地理解佛法,如法修行,豈不更好?你來請僧尼做佛事,是爲超度你的親友,或爲安慰一下你對已故親友的懷念之心,所以這一佛事的主動者,就是你。佛法講求誠心,有誠心即有效應,誦經拜懺的出家人,固然要至誠懇切地做,你來請求他們誦經拜懺的心,也要非常地虔敬,要深深地相信他們所做的佛事,必能使亡者得到很大的利益。

  佛法講求感應,感應的動力,就是至誠心,誠意的深淺,可以決定感應的大小,如人撞鐘,重重地撞,便大大的響,輕輕地撞,便低低的響。因此,同樣的做一場佛事,所得的效果,則因誠心的差異而有大小不同。佛教主張大家親自做佛事的原因也在於此,所謂‘各人喫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如果由他人代做佛事,在受用上差得太多,萬一自己未及信佛學佛便亡故了,則以有血統關係的親人代做最好,所謂母子連心,在生時容易相互感應,死亡後的親情之間,也最能引發至誠懇切之心。所以,地藏菩薩在過去很遠的時劫中,曾經數度爲孝女,每次均以至誠心爲亡母而做佛事,拜佛、供佛、唸佛、求佛,感得佛或羅漢等的指引,而使亡母超度。如果沒有骨肉至親,或者不是骨肉至親,那麼,與亡者生前有闕系的人,要比無關係的人,更容易引發虔誠心,更容易產生感應的效果。因此,我要奉勸你,既來佛寺請僧尼做佛事,做佛事的中心者是你和你的家人親友,而不是僧尼,僧尼做佛事是他們的日常功課,你做佛事是爲了超度你親友的亡靈。照理,你和你的家人親友,都該參加誦經拜懺,如果不會的話,至少要在這天齋戒沐浴,摒除葷腥淫慾,專念‘南無阿彌陀佛’。

  誦經做什麼?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所以佛經的數量和名目也很多,在我們這裏,最適用和最通行的,則有華嚴經,法華經,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陀經,心經等。誦經的起源,出於印度釋迦佛的時代,因當時的佛經,既沒有印刷本,也不用抄寫本,都是靠著以口傳口地口口相傳,所以,要聽佛的弟子們代佛說法,往往是聽他們將所曾聽過而已熟記的佛經背誦出來,自己要想熟記某一部佛經,也得下功夫把它背誦出來,到後來,誦經便成了學習佛法和宣傳佛法的基本工作。但是,佛教徒爲何要把某一部經,誦到爛熟之後,還要在佛像之前一遍又一遍地誦呢?這有兩層理由。第一是把佛經當作一面鑑察我們心行標準的鏡子:凡夫難保自己不犯錯,有時犯了錯,尚不能知錯改錯,但當面對佛像,口誦佛經之時,就同聽到佛在親口說法來教誡我們一樣,使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策勵修行;已經犯的過錯,趕快改正,尚未犯的過錯,決心不犯,已經修的善功,努力增加、尚未修的善功,立志去修。這像一位愛美的女士,閨房中有了鏡子,出門時也要隨身攜帶鏡子,早晨照過鏡子,偶一動作之後又要再照鏡子,今天照了鏡子,明天、後天、大後天,乃至明年後年,還是要照鏡子,那無非是爲要保持或增加她面容的整潔美麗而已。第二是將誦經當作代佛說法的神聖使命:佛法的主要對象是人,除人之外,六道衆生之中,尚有天、神、鬼,以及少數的傍生或畜生(動物),也能信受佛法。所以,雖在無人之處,或在無人聽懂所誦的經義之處,只要有人誦經,就有異類的天、神、鬼、畜,來聽我們誦經。天、神、鬼三類的衆生,以及部分的傍生,均有或大或小的神通,我們誦經之時,只要專誠,即能感應它們來聽經。若你爲你亡故的親友做佛事誦經,你的誠意初動,你那親友的亡靈,就已得到了消息,必定會如期前往聽經;亡靈的靈性特別高,縱然在生之時從未聽過一句佛法,死後聽經,也能依其善根通解信受。

  拜懺做什麼?

  拜懺,又稱爲禮懺,就是禮拜諸佛菩薩,懺悔自己的一切罪業。凡夫的言語行動,如果加以深切仔細的考察,可以說經常都在犯罪造業。凡夫的生死輪迴,即是由於各自所造的‘業力’所牽引,如在過去世中不曾造下罪業,現在便不會再做凡夫,如果今生斷除了一切罪業,當下就是聖人的境界。凡夫是很苦惱的,對於過去生中所帶來的罪業,無可奈何,對於今生已造的罪業,也無可奈何,從今以後要想不再繼續造罪,仍是毫無可能。因此,我們偉大的佛陀,即以大慈悲心,爲凡夫衆生,說了一個懺悔罪業的法門。前面所說的誦經,是讓我們對著佛法的鏡子來照,現在所說的懺悔,是教我們把自己的心放進佛法的水中去洗。拜懺的功用,即在於洗刷我們這顆染污著罪垢的心。所以,對佛懺悔,並不是求佛赦罪,而是求佛證明,向佛坦白自己所作的罪業,下定決心,不再故意作惡。對他不起稱爲懺,對己認錯稱爲悔;佛菩薩是如此的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佛菩薩希望我們也成爲偉大慈悲與清淨圓滿的聖人,我們卻仍在自作自受的罪業中打滾,所以要懺悔。我們拜懺的作用,即是洗刷自己的罪業之心,好像是從沙裏淘金,漸漸地將沙淘去,就得著了黃金;我們向佛拜懺,漸漸地將罪垢懺除,就得著了清淨的解脫之心。在中國的各種懺法儀規,是由許多祖師根橡佛經編成的,最盛行的,則有梁皇寶懺,三昧水懺,大悲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千佛懺等。修這些懺法的人,歷代以來,均有很多靈驗傳載,的確可謂‘功不唐捐’。拜懺,最好當然是你自己親自來做,如你自己尚未學會,或者覺得拜的尚不夠多,禮請僧尼來做,或代你亡故的親友來做,自然也有功德的,其中的道理,則與誦經相同。

  放焰口做什麼?

  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餓鬼,鬼道衆生分爲三等:(1)在生之時,做了很多善事,若投爲鬼,便成福德大力的多財鬼,一般人所信的城隍及土地等神祇,即屬於此類的鬼神。(2)在生時做的善事不多,若投爲鬼,便成薄福少力的少財鬼,一般所信的鬼,多半就是此類。(3)在生時慳貪吝嗇,一毛不拔,專佔他人的便宜,若投爲鬼,便成無福無力的餓鬼,一般人所說的孤魂野鬼之中,即有餓鬼,這一類鬼的食量極大,喉管卻極細,有了食物也難以果腹,何況由於業報的關係,它們很難見到食物,縱然得到了可口的食物,進口之時,卻又變成了臭穢的膿血,所以它們常受餓火中燒,烈焰從口而出,故名‘焰口’。佛陀慈悲,說了好多種神咒,例如淨業障真言,變食真言,開咽喉真言等。凡是依法誦持這些真言神咒之時,被召請前來的餓鬼們,就可仗佛的神通願力而飽餐一頓,飽餐之後,再爲它們宣揚佛法,勸他們歸依佛法僧三寶,爲它們傳授三昧耶密戒,永脫鬼道的苦惱,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因此,放焰口對於鬼道來說,等於是無限制的放賑,所以又叫做‘施食’。如果你的亡者親友,並未墮落於餓鬼道中,放焰口就相同於代他們做了放賑濟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

  人鬼之間的佛事

  一般人誤將做佛事,看成專爲死鬼而設的儀式。因此我要再度的告訴你:佛法的主要對象是爲活人而非死鬼,爲亡靈超度,仍是一種補救的辦法,不是佛教的中心工作。所以,做佛事宜在生前,死了人固然要做佛事,結婚、生產、禳災、袪病、祝壽、謀職、開張、交易、建造、安居、行商等等,也都應該做佛事。修功積德,行善致福,做佛事豈僅爲了度亡而已?佛法能致現生之福,能致後生之福;能致人天富貴的世間福果,尤其能致福智圓滿的究竟佛果。民間習俗,以爲誦經拜懺,可給鬼魂在陰間當作錢用,又焚燒紙庫錫箔及冥票,給鬼魂在陰間增加財富。其實,佛法門中,沒有這種觀念。誦經拜懺是爲亡者超度增福,亡者死了也不一定入於鬼道,鬼道的衆生也用不著人間給它們錢用,用錢僅是人間貿易的媒介物。焚化紙錢,也僅中國大約自漢唐之世流行下來的民間風俗而已。既然人死之後,若不解脫生死,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於鬼道,所以請你不要確定你的親友死後就成了鬼,你應以虔誠心祈禱佛法的加護,加護你的亡親故友,超生西方極樂世界,至少也該盼望他們生於人間或生於天上纔是。在中國大陸,尚有一種風俗,即是男人死了,要請和尚做一場‘過渡橋’或‘破地獄’的佛事,女人死了,則做一場‘破血湖’的佛事。這在佛法中也無根據,佛教既不以爲人死之後必墮地獄,何以一定要把新死的亡靈引到地獄中的‘奈河’及‘血湖’中去走一趟呢?所以,我要奉勸本文的讀者,應當自己來做佛事,並當明白爲何要做佛事?當做什麼佛事?

  釋寬明法師的簡歷:

  俗名:梅啓明

  法號:釋寬明

  湖北省荊州市人

  1971年9月23日出生

  2008年在湖北省公安縣【章田禪寺】拜志遠法師爲剃度師

  2011年在湖北省黃石市東方山【弘化禪寺】受三壇大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