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7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

又连续12年稳产超过4000万吨

如今已经59岁的大庆油田

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采史上的奇迹

回首改革开放的40年

人们常说

一部大庆油田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自主创新的科技进步史

在这条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科技之路上

咱们大庆油田斩获了很多重量级的奖项

其中,有三次获奖

至今看来仍然是意义重大

聪明的你,也许已经猜到

没错,这个奖项就是☟☟☟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看过上面的文字

也许你不一定能理解这个奖项的意义

来,咱一起看看历年的获奖项目都有啥

是的,宁缺毋滥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颁给的都是载人航天工程、青藏铁路等等

这些举国瞩目的项目

然而,这个如此具有分量的奖项

咱们大庆油田曾经获得过三次

作为油田人,你们说

是不是值得自豪一下?

第一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5年

“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打破“魔咒”

1976年,大庆油田实现年产原油5000万吨,进入产量高峰期,然而要保持长期稳产,需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为此,大庆油田进行系统攻关,开展了6个方面58个专题的研究。

经过10年的努力,一度被国内外公认为没有开采价值、甚至是开采禁区的“边角废料”表外储层,在大庆油田科技人员的手中上演了奇迹。

“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突破了低贫油层开采禁区,相当于为大庆新添了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实现了第一个5000万吨原油稳产10年的目标。

1985年10月8日,经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首次评定核准,由李虞庚、闵豫、王志武、唐曾熊、王德民等人完成的“大庆油田长期高产稳产的注水开发技术”获特等奖。这也是大庆油田第一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第二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6年

“稳油控水”系统工程让大庆油田再次上演奇迹

上世纪90年代,大庆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为寻找一条既不大幅度提液,又能保持稳产之路,大庆油田把稳油与控水统一起来,开发一条新路。

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以铁人为榜样,发扬“为国争光、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组织科技人员潜心研究,集中群体的智慧,得出了不同区块、不同井网、不同井点的地下油层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均衡性的结论。根据这一特点,采用老井转抽、新井压裂、打加密井、堵水等技术措施,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油田实际的开采技术,这就是作为确保油田持续高产、稳产重大战略方针的“稳油控水”系统工程。

“大庆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系统工程”的投入使用,5年累计比规划多产油610.80万吨,增效150亿元,其中科技贡献率达到48%,也让第二个年产5000万吨稳产10年的目标变成了现实,并在1996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大庆油田第二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第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0年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站上世界采油技术制高点

2004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进入4000万吨这一台阶,如何有效减缓产量递减?化学驱如何在中低渗透油层中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获得规模产量?松辽盆地成熟勘探区能否再获得新的重大油气发现,实现资源的有序接替?

面对太多的问号,大庆油田的科技人员依旧凭借着“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通过科技创新去解决。“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正是针对高含水的严峻形势开展的科技攻关。

大庆油田组织了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进行研究、试验、推广一体化科技攻关,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这个团队不仅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而且形成了核心主导技术。

2010年,“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让大庆油田第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得知这一消息,当时年已74岁的“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激动不已:“我1961年参加石油大会战,这辈子能赶上大庆油田第三次荣获国家科技奖进步奖,做梦都想不到啊!”

改革开放40年

大庆石油人靠科技起家,科技兴家

用创新和突破

走出一条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

成就了大庆油田59年的辉煌

未来

这一夺目的科技之光

必将继续引领和支撑

百年油田目标的实现

编辑丨范钰姗

记者丨冯艳

责编丨刘九毓

审核丨郭海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