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空发展不过百余载,历史虽短却可以说是风云变幻。行业竞争人人平等,大到人人耳熟能详、小到你都叫不出名字的航空公司,同样稍有不慎就面临破产。

10月初,成立于2003年的欧洲廉价航司派美拉航空(Primera Air)突然倒闭,成为这个出了名的反复无常的行业的又一牺牲品。这家特许经营提供超低价欧洲度假路线航班的航空公司由冰岛公司持有,分别在拉脱维亚及丹麦设有营运总部,15年来主要服务北欧的乘客,一直以来被视为廉航成功典范,航线网络发达,运营量也非常可观。去年宣布推出票价低于100美元的北美航班服务,今年初还开通了首班北美航线,由伦敦斯坦斯特德机场飞往纽约、波士顿、华盛顿及多伦多,加入竞争日益激烈的跨大西洋廉价航空市场。由于机票比西捷航空卖得便宜,北美吃土群众十分受用。因此9月30日,派美拉航空在其官网上宣告运营崩溃申请破产,从10月2日起停止运营(但实际上10月1日就停运了),让选择派美拉航空的乘客也很崩溃。其官方声明中写道,由于一些”不可预料的不幸“给他们的财政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他们不得不做出这个让人悲伤的决定。

究其破产原因,虽然派美拉航空并未归咎于未能按时交付的A321 Neos飞机,但这的确引起了恶劣的连锁反应:由于新飞机未能按时交付,派美拉航空不得不花2300万美元从国家航空公司(National Airlines)租来26岁高龄又不省油的老飞机,也正因如此,原本从伦敦直飞纽约的航班不得不在冰岛停靠加油。再加上燃油价格上涨和夏季旅游旺季结束的双重打击。种种问题终于在10月的开头浮出水面,没有一点点防备,大量航线被迫取消,大批旅客的机票就这么打了水漂。

但并非每一家黯然退场的航空公司都是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谢幕,包括泛美航空和最近被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收购维珍美国航空(Virgin America)在内的这14家航空公司,每一家都在最后一次飞行前给航空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乘客记忆深刻。

全美航空

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航空公司,成立于1937年,原名“全美国航空”(All American Aviation), 1953年更名为“阿勒格尼航空公司”(Allegheny Airlines), 1979年更名为“美国航空”(USAir),当时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1997年更名为“全美航空”(US Airways)。

全美航空曾是美国的第5大航空公司,航线包含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与欧洲等地区全球240多个目的地。2009年1月15日,全美1549号航班在多次鸟击导致引擎故障后降落在哈德逊河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在这次事件中幸存,现在被称为“哈德逊河上的奇迹”。2005年5月,曾宣布以15亿美元的代价与美西航空母公司合并。2013年2月,全美航空集团与美国航空原母公司AMR公司宣布合并,联手组建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2015年10月17日起,全美航空公司所有航班均以美国航空营运。

美国大陆航空

美国大陆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s)成立于1934 年,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曾是美国第4、全球第5大航空公司。这家航空公司见证了许多历史性的“第一次”,比如1963年招聘美国航司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飞行员,1968年开创第一条跨太平洋群岛的常规航线,2001年成功完成第一条16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航线(纽瓦克-香港),并在2009年首次提供了24小时的在线服务。

大陆航空总部位于休斯顿,在克利夫兰、纽瓦克和关岛设有其他航空枢纽,一直到2012年与联合航空合并。合并后的新航空公司将沿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名称,公司总部将位于旧联合航空公司总部芝加哥。

中西部航空

美国中西部航空公司(Midwest Airlines)成立于1984年,其航线主要从密尔沃基和堪萨斯城的枢纽出发。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西部航空公司在其他航空公司削减便利设施时,继续提供慷慨、免费的热菜,机上的真品座椅、新鲜出炉的巧克力饼干等受到顾客青睐,曾因其卓越服务获奖。2010年底,中西部航空与边疆航空公司(Frontier Airlines)合并后不复存在,但在边疆航空的飞机上,依然能看到中西部航空的招牌巧克力饼干,直到2012年停止供应。

ATA航空

ATA航空成立于1973年,是一家美国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经营美国本土和夏威夷、圣胡安之间的定期客运航班,以及世界范围的军事和商业包机服务,曾是北美最大的包机航空公司。印第安纳波利斯和芝加哥-中途岛机场是ATA航空的枢纽。

继2001年9月11日的经济影响后,这家航空公司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财务挫折,直到2008年4月2日宣布破产并停止运营,航班仍在空中飞行。破产期间,西南航空公司以750万美元收购了ATA品牌。现在,如果你在机场看到了“ATA Airlines“,此ATA非彼ATA,而是伊朗的一家同名航空公司。

环球航空

环球航空公司(TWA)曾经是美国知名航空公司之一,1925年成立时名为“Western Air Express”,1950年之前称为跨大陆及西部航空公司(T&WA)。那个年代最先进的客机,基本上都在第一时间被环球航空买进。环球航空不断拓展整个美洲大陆和全世界的航线,率先提供横越大西洋的飞机航线,其航线一度遍布美国境内,并通往欧洲、加勒比海与中东等地区,与泛美航空公司分享美国的国际航线。

1979年美国废除航空管制法案后,对环球航空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但真正使其深陷财务困境却是因为环球航空将亚洲航线卖给了美国航空,忽略了有利可图的跨太平洋航运市场。1992年、1995年和2001年,环球航空多次宣布破产,最终环球航空与美国航空达成协议,由美国航空公司的母公司AMR公司购买环球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合并环球航空,至此环球航空成为历史。

阿罗哈航空

阿罗哈航空(Aloha Airlines)的成立可追溯到二战之后被美国购入的一架军用飞机。这家总部设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的航空公司在夏威夷群岛内拥有众多的航线,还有许多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之间的航线,是夏威夷航空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真正迫使阿罗哈航空宣布破产的却是与另一家已经不存在的“Go!”航空公司展开的票价大战。2008年3月31日,拥有61年历史的阿罗哈航空公司正式倒闭,阿罗哈最后一班航班在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晚上10:32降落。

印度翠鸟航空公司

到印度旅游的游客可能对翠鸟啤酒(Kingfisher)品牌很熟悉,但该品牌(以及该啤酒的母公司)也进入了航空业,翠鸟航空于2005年开始在印度各地运营航班。它的国际航空服务十分出众,以一流的特色酒吧、一流的娱乐系统和全尺寸的枕头著称,甚至连经济舱也十分舒适。翠鸟航空是曾经的Skytrax五星航空,也是唯一一家倒闭了的五星航空公司——2012年,由于印度暂停了翠鸟航空的营业执照,并冻结了该公司未缴纳税款的账户,翠鸟航空被迫停止运营。

Eos航空

2004年成立、2008年破产的Eos航空公司可以说是十分短命了。这家航空公司主要提供往返于纽约和伦敦的48座全商务舱波音757客机,引领着跨大西洋全商务舱航线的潮流,后来的L'Avion、MAXJet和Silverjet都只能算跟风。不过,在Eos计划将所有商务舱航班扩展到其他美国、欧洲甚至南美目的地之前,这家航空公司就突然破产了。

君主航空公司

派美拉并不是唯一一家突然倒闭、让旅客滞留他乡的航空公司。去年同期破产的英国廉价航空公司——君主航空公司(Monarch Airlines)曾是英国最大的包机航空公司,经营范围覆盖欧洲、美国、加勒比海、印度和非洲。该公司持有英国民航管理局A型营业执照,允许其运载20名或更多席位的客机及货机。2017年10月2日,英国民用航空管理局宣布,君主航空公司破产,旗下空运业务即刻停止运营,11万外出度假的英国游客就这么滞留了海外,30万张预订票被取消,还有75万名定了票还没给钱的乘客也被迫取消机票。据英媒报道,君主航空其实早就知道自己会破产,只是对外缄口不言。这家航司最牛的操作是,破产之后还把营业执照延长了一天,有的航班价格还上涨了100多镑。而君主航空官网表示,从2016年12月15日起开始,直接从官网订的票是不受保护的,只有承保人和发卡机构才可以申请退款。

柏林航空

柏林航空成立于1978年,是德国第二大航空公司。但是由于经营不利,尤其是面对欧洲廉价航空公司激进的价格策略,公司始终无法盈利,而直接导致公司破产的原因是大股东——中东三大航之一的阿提哈德航空(Etihad)宣布断粮。破产之后,德国政府给予了柏林航空1.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用于支持它未来三个月的经营;汉莎航空、瑞安航空、易捷航空、神鹰航空也纷纷递来橄榄枝,或许是由于柏林航空的总部是位于莱茵河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杜塞尔多夫,客源充足,旅游业发达,因此引得众人争抢。

洛夫泰迪航空

在冰岛中转的跨大西洋航线十分常见,这个概念最早来自40年代的冰岛航空公司洛夫泰迪航空(Loftleiðir)。洛夫泰迪航空不属于国家航协(IATA),因此可以自己决定机票价格,使得他们的机票很便宜,它在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因其跨大西洋的廉价航班的年轻大学生中广受欢迎而获得“嬉皮快车”的绰号。1973年,该航空公司与另一家冰岛航空公司弗鲁哥菲拉格航空(Flugfelag)合并,由此诞生了冰岛航空公司。

泛美航空

泛美世界航空(Pan Am)自1930年代至1991年倒闭前,一直是美国的主要航空公司。最初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提供水上飞机服务,慢慢发展成一家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泛美为航空业带来很多革新,包括大量使用喷射客机、珍宝客机和电脑化订位系统,更成为20世纪的文化象征。但石油危机、劫持和袭击等事件让泛美航空陷入了可怕的财务困境,最终于1991年12月4日停航,被以达美航空1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泰德航空

泰德(Ted)是美国联合航空旗下的全经济舱品牌,名称的由来则是联合航空中“联合(United)”的后三个字母。2003年11月,联合航空宣布将于2004年2月开始泰德全经济舱服务,首航从丹佛出发,主要与边疆航空(Frontier Airlines)竞争。泰德航空拥有57架空客A320,均为156座全经济舱飞机,提供免费耳机、特制饮料和喜剧节目,并且在机上出售“泰迪熊”。直到2009年,泰德全经济舱服务被美联航收回。

维珍美国航空

维珍美国航空公司(Virgin America Airlines)以其丰富多彩的机舱照明、古怪的个性以及在美国航空旅行中提供时尚选择的愿望而闻名,在其存在的10年中吸引了广大飞行员并获得了航空公司奖。尽管维珍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只是少数股东,但由于他本人的人格魅力和创新的营销方法,布兰森往往成为头条新闻。当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成功收购该航空公司时,美国朋友们表示“心都碎了”。2018年4月24日,维珍美国航空航班最后一次起飞。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globaltravelerclub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