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东河】包头百年老店之华资实业——酿造甜蜜实业(三)

华资实业:酿造甜蜜实业(三)

两期扩建后的包头糖厂,进入了还贷高峰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上的设备需要完善,职工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多年来的欠账需要弥补,再加上前进中出现的困难……所有这些,使得包头糖厂在改革的整体推进中步履蹒跚。

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1985年4月,市委重新组建了包头糖厂领导班子,由杨瑞祥同志任厂长,李如刚同志任党委书记,同时对厂部领导成员也进行了调整。

新班子组成后,重新聘任了全厂的中层领导干部。

包头糖厂,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如果说,两期改造扩建为包头糖厂铸起了巨人般的钢筋铁骨,那么之后数年来对生产设备的不断完善、改造及新技术的应用等过程,则是使其不断地成长发育、血肉丰满。

1985年至1987年,包头糖厂的改革在持续推进中,人们称之为沉重的翅膀,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奠定,未来的包头糖厂犹如雄鹰一般,展翅高飞,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

改造扩建时,包头糖厂利用两期工程的间隙,在半年的时间内,新建成一条60T/日的颗粒粕生产线。1986年,根据市场需求,又新上一条同等规模的生产线,干粕车间进行了二次扩建,1987年元月中旬试生产成功。至此,两条生产线日生产能力达到119.194吨,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制糖车间新上一条由包糖人自己设计、制造、安装的绵白糖生产线,并于86/87生产期投入生产,进一步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引进丹麦DDS自动煮糖系统关键件,发行九套国产和进口结晶罐为强制循环罐,在缩短煮糖周期、节能及保证煮糖质量方面有显著作用……通过对大量设备的改进、完善,各个车间的设备安全运转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三中全会之后的连续几年,包头糖厂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生产规模的发行扩建方面,致使在职工生活设施的改善方面欠账过多,尤其是在职工医疗、住房、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其落后情况亟待改变。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改革制度的初步实行,包头糖厂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高,1986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具备了一定财力,职工生活设施的改善问题被提到党委的议事日程。

从1985年开始,包头糖厂将基建的重点从生产区转移到生活区,

陆续建设了一批项目,加固了原有的家属楼和单身宿舍,新建了一幢工人宿舍楼,新建5座职工家属楼,建成三层楼的职工医院一座,开始新建职工食堂楼,新建“职工之家”楼,同时还给厂劳动生活服务公司建成日产3万瓶汽水的饮料车间一座,建成2000平方米的游园一处。

生活设施的兴建,使职工在医疗、就餐、业余活动、娱乐等方面的

落后状况得到改善,职工家属楼的兴建,则在一定程度上初步缓解了职工住房紧张的状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