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而留下丰厚遗产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

晓轩

体育广播记者、主持人

11月1日下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工作协调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召开。

遗产工作是历届奥运会、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冬奥会已进入“北京周期”,遗产工作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工作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为广泛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工作,为此,成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遗产协调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建东同志强调:做好遗产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明确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

张建东强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工作将成为范例向未来奥运会主办城市宣传和推广,为国际社会提供遗产工作的“北京方案”,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良性互动、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所谓奥运遗产是指通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区域发展等7个方面的35个领域主办城市和区域长远发展留下宝贵财富。通俗一点说,比如体育领域中促进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经济领域中推动冰雪产业发展,社会领域中社会包容程度的提高,文化领域中媒体对奥林匹克教育的宣传,环境领域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治理,城市发展领域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区域发展领域中,京张高铁通车带来的两地经济和就业方面的带动促进作用等等,都属于奥运遗产。

当然,奥运遗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要求中将涵盖的7个方面分解成35个领域的重点任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工作协调委员会将统筹推进各项遗产工作,协调多部门,共同做好冬奥遗产这篇大文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