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粵蘇公司在爆料文章中稱,但奇怪的是,推廣視頻並沒有爲他們帶來流量,唯一的兩張粉絲優惠券還是“蜂羣文化”自己員工領取的。看到蜂羣文化旗下博主合作推出的推廣視頻帶給公司店鋪的流量爲零,作者隨即與蜂羣文化方面進行了溝通。

一條353萬次觀看、上千評論、上千點讚的推廣vlog,牽出一場電商合作方和微博頭部機構的“帶貨”糾紛。合作商家稱帶給他們的流量居然爲零!是一場“新媒體巨頭導演的殭屍舞臺劇”。

來自深圳的創業公司粵蘇公司找到微博vlog流量領域知名機構“蜂羣文化”,敲定由“蜂羣文化”旗下擁有380萬粉絲的博主爲其公司產品做宣傳推廣。合作的視頻如約播出,並且觀看、評論、點讚的數據表現都非常好。

粵蘇公司在爆料文章中稱,但奇怪的是,推廣視頻並沒有爲他們帶來流量,唯一的兩張粉絲優惠券還是“蜂羣文化”自己員工領取的。所謂的觀看量、評論以及點贊數都是對方刷出來的。

微博在接到相關反饋後,暫停了涉事博主@張雨晗YuHan 賬號的商業接單功能。

對於被指“刷數據”,“蜂羣文化”在自己微信公衆號發出《嚴正聲明》,表示合作按照合同執行,對方發文詆譭公司,涉嫌侵犯公司權利,已向派出所進行了報案處理。

10月17日下午,粵蘇公司對紅星新聞表示,“蜂羣文化”聲明有關沒有流量的表述是偷換概念,並且對爆料文章中所有數據的真實性負責,並稱目前雙方還在協商中。

10月14日,微信公衆號“創業途中的奇聞趣事”發佈一篇名爲《一場新媒體巨頭導演的“殭屍舞臺劇”,真實還原現場,導火線: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我們流量卻爲0!》的爆料文章。

作者稱,他從2016年到2019年花3年時間打造了一系列新科技產品,到2019年下半年,他開始着手做市場開發。今年9月份,他接觸到了同在深圳,號稱是微博頭部機構的“大公司”蜂羣文化。

跟蜂羣文化接觸一段時間之後,他感覺對方很好,於是雙方就設計了一個微博平臺的話題推廣全案,內容主要圍繞着他們的線下網紅實體店和實驗室進行互動式、矩陣式的宣傳推廣。考慮到是第一次嘗試市場推廣項目,所以他提出在9月27號晚上7點,讓蜂羣文化旗下一個博主先進行一波原創VLOG視頻發佈,看看效果怎麼樣。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上海時尚博主@張雨晗YuHan 相關推廣視頻截圖

9月27號晚上,博主張雨晗和作者公司合作的vlog視頻如約播出了。

作者稱,他們做好了所有準備,等待這次博主帶來的流量能衝進他們指定的線上店鋪,以便檢測公司的產品及內容。讓作者滿心歡喜的是,僅僅在49分鐘之後,視頻就達到了12.1萬的觀看量,還附加有幾百的評論和幾千的點贊以及一百多次的轉發;不到20分鐘之後,視頻觀看量達到23.2萬,評論點贊轉發也持續增加。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此時,看着閱讀量、點贊和轉發的數據上增,作者稱自己非常得意。然而,當他去到電商部門瞭解到的,卻讓他無比震驚。“居然是截至目前爲止,我們的流量近乎爲0!成交數爲0!”

此後他對店鋪往日的情況進行了對比,他發現,當晚除了同事不斷關注並且來回進入店鋪,他們能明顯看出當晚的流量還不如往常,而且往常他們並沒有做任何的推廣行爲。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作者稱,兩小時爲止,推廣視頻產生幾十萬的觀看量,給公司帶來的結果居然是0流量。第二天下午,當作者再次打開博主張雨晗微博,推廣視頻播放量截至13:34,已達到353萬。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評論裏面不是很多粉絲已經安排了?領捲了?下單了?這些都是怎麼回事?”作者質疑道,“難道這幾個小時內發生的都是一出設計好的戲?所有的流量都是假的?沒有一點真的”?

看到蜂羣文化旗下博主合作推出的推廣視頻帶給公司店鋪的流量爲零,作者隨即與蜂羣文化方面進行了溝通。

“這明顯大把人在刷啊,全是刷的,都沒進店,大把人評論已經下單。我們店鋪都沒進,訪客也沒有漲。”對於自己的指責,作者在文章中稱蜂羣文化是這樣回應的:“這次試投放就以品宣爲主不是以轉化爲主。轉化這種東西都是由品牌效益帶來的,目前可能沒有轉化,但是微博點贊或者收藏可能會在某個時間段買他們商品。”

“三百多個評論,店鋪都沒人進,付款數0,你們一點都不講究真實性嗎?……這個跟欺詐有什麼區別,你不需要保證我博主的真實性?哪怕百分之一也行?”作者繼續質疑道。

對方則回應稱,“咱們的產品不是一個快消產品,針對的是特定的消費人羣,所有受衆也是需要根據產品定位,而產品銷量的實現轉化率,一般一個kol產品投放,也不會立刻反饋在銷售數據上。”

然而,這樣的回答並未打消作者的質疑,當他繼續提出疑問時,蜂羣文化就再也沒有回覆他……

1,我們井非不需要帶貨,絕不是隻爲了曝光,希望你不要扭曲事情。

2,我們爲什麼選擇合作是基於信任爲前提,希望你們可以提供的是真實性強的博主來幫我們帶來流量。

3,昨天的表現我想大家都應該很清楚,視頻中有2個數據,我表示很費解。第一觀看數量,內容裏面明確推薦了我們的產品並且鏈接了我們的淘寶店鋪,截至目前超過350萬閱讀量,但我們的店鋪的進店流量跟往日沒任何變化(無關於成交轉換率,請不要偷換概念,這裏指進店流量)。第二,截至目前超過一千條評論,評論內容超過50%都說已經購買,或者已領卷,表達強烈的購買意願,但是店鋪流量跟往日沒有任何變化……

所以我們會維護我們的權益,選擇起訴蜂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最近我們寄出律師函,謝謝你們的配合。

而對於這些訴求,作者稱,蜂羣文化的回應只有短短九個字——“好的,祝您國慶節愉快”。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作者在文中稱,從2016到2019的三年時間,他們一直投入在品牌產品研發領域,並且認爲只要做出好的品牌,就一定可以在移動互聯網繁榮的流量時代交出好的答卷,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剛剛進入市場就遇到了來自頂級機構戲劇式的調侃。

這起糾紛也引來了微博官方的關注。

今天(10月17日)早晨11點,@微博管理員 發佈公告,稱微博平臺接到反饋,有用戶在微博上通過@張雨晗YuHan 微博帳號進行推廣時,該帳號存在刷數據的行爲。經查,該帳號在微博平臺原發推廣該條商業內容的報價爲3070元。在接到反饋後,我們已暫停@張雨晗YuHan 賬號的商業接單功能。

微博平臺稱,已經聯繫了該賬號所在的MCN公司,經MCN公司反饋,他們收取了客戶視頻製作費用,但金額與網文說明的有較大差距。而對於刷數據行爲和訂單金額糾紛,微博會盡快查實,依據事實和社區管理規則,對帳號做進一步處理。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而事件的當事一方“蜂羣文化”也對於此事發出嚴正聲明。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蜂羣文化”聲明中所附律師函

聲明稱,“蜂羣文化”與粵蘇公司於2019年9月18日簽訂了《微博信息服務協議》,於2019年9月19日正式生效,粵蘇公司也已向我司支付了對應的合作款項47500元,其中包含直接費用微任務成本3070元,拍攝製作及內容原創成本28500元。聲明稱公司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以及粵蘇公司的要求執行項目,並且得到了粵蘇公司的認可。

對於粵蘇公司關聯微信公衆號“創業途中的奇聞趣事”發佈的《一場新媒體巨頭導演的“殭屍舞臺劇”,真實還原現場,導火線: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我們流量卻爲0!》一文,“蜂羣文化”稱,該文惡意捏造不實言論,嚴重侵害“蜂羣文化”名譽,使公司聲譽和商譽受到嚴重影響,已構成誹謗。

關於轉化率爭議,也就是上述文章作者所稱的進店流量,“蜂羣文化”表示,並未承諾保證任何關於轉化率的問題,投放效果取決於產品、內容等各方面的因素,且在合作過程當中已與粵蘇公司及時進行溝通。

“蜂羣文化”稱,粵蘇公司在公衆號文章以第三方所獲取的截圖詆譭我司,與事實並不具有任何的關聯性,粵蘇公司所提到關於數據的問題均屬於爲詆譭我司、誹謗我司而自行捏造的假象。

最後,“蜂羣文化”稱,已就粵蘇公司惡意詆譭、惡意誹謗的文章進行了舉報;對於粵蘇公司的侵權行爲已向派出所進行了報案處理;對於粵蘇公司違反《微博信息服務協議》約定以及其他侵犯名譽權的行爲已委託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負責處理,並且已經在進行相應的取證工作。

10月17日下午4點左右,紅星新聞聯繫到微信公衆號“創業途中的奇聞趣事”相關負責人。對方稱,他們已經注意到“蜂羣文化”發佈的聲明,但對於聲明中“粵蘇公司在公衆號文章以第三方所獲取的截圖詆譭我司,與事實並不具有任何的關聯性,粵蘇公司所提到關於數據的問題均屬於爲詆譭我司、誹謗我司而自行捏造的假象”的表述,他稱,粵蘇公司方面對所有數據的真實性負責,“所有的運營,所有的店鋪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東西,這個我們絕對保證真實性。”

“蜂羣文化”的聲明中提到“本公司並未承諾保證任何關於轉化率的問題”,粵蘇公司該負責人稱,粵蘇公司在文章中說的是沒有流量,而不是沒有轉化率,“蜂羣文化”的表述是偷換概念,“我們文章中所說的並不是沒有給我們帶來轉化,而是說它沒有流量,沒有進店流量。”

該負責人稱,目前公司正與“蜂羣文化”協商這件事究竟如何處理,後續的結果會公佈在公衆號上。對於“蜂羣文化”已經報警和採取法律手段的做法,他稱,有必要的時候我們也會採取相應措施。

紅星新聞了解到,“蜂羣文化”運營主體深圳市蜂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於2015年成立。企查查相關信息顯示,“蜂羣文化”以獨家KOL資源優勢起家,目前已成爲集內容原創、自媒體孵化、互聯網創意營銷、影視創作及宣發等圍繞泛娛樂的多元化文化傳播公司。公司獨家簽約1000+優質網絡紅人,其中包括@微博搞笑排行榜 @留幾手 @我的前任是極品 @草圖君 @休閒璐 @酷酷的滕等流量大號。在短視頻的風口下也成功孵化出一批粉絲黏性極高的視頻紅人,如@中華小鳴仔 @蛋蛋解說 @鐵館教練 @Yp楊英鵬 @MrYang楊家成等。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圖自“蜂羣文化”官網

“蜂羣文化”稱,公司團隊如今已擴張到800多人,以“優質內容原創”、“獨家賬號資源”、“強流量曝光”、“創意品牌營銷”等爲核心競爭力,深耕於自媒體市場,成爲國內知名新媒體內容營銷MCN機構,全網粉絲覆蓋3億,服務客戶有5000家以上。

而在2017年微博發佈的一期視頻原創機構和MCN機構排行榜上,“蜂羣文化”以綜合指數滿分奪得微博視頻機構原創榜單榜首,並以高達14億的熱度拿下MCN機構排行榜第二名。

另據相關媒體報道,蜂羣文化CEO莫力洋今年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目前公司的大部分營收來自廣告,此外還包括電商、知識付費、IP授權,甚至影視製作等方面。此外他還稱,雖然蜂羣文化80%的營收來自20%的頭部紅人,但平均來看中腰部紅人同樣有不錯的收入。

紅星新聞多次致電深圳市蜂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瞭解相關情況,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紅星新聞記者 白兆鵬 李偉銘

編輯 汪垠濤

質疑蜂羣文化刷量 爆料公司:對數據真實性負責,對方偷換概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