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大A股三大指數全線高開,上證指數上漲2.7%,收報2676點,深證成指漲幅接近4%,創業板指漲幅接近5%。

其實,這次A股翻紅,小編一點兒也不覺得意外,此前就已多次撰稿表明,A股已接近底部區域:

《A股大規模反彈!原因何在?》

《昨晚,1000億!史上最強回購登場!》

《A股炸鍋!印花稅醞釀調整,稅率不變,調整權歸國務院》

小編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因爲利空A股的三大關鍵:中美貿易關係、民營企業信心、去槓桿,負面因素已經出盡,並正在被解決。

- 1 -

利好之一:中美貿易關係

由於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帶來的壓力,以及對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擔心打壓了需求,人民幣匯率一度逼近“7”這個重要關口,並在本週觸及10年來的低點。

不過,就在昨天,倆大國的關係出現了緩和。

11月1日,據新華社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特朗普表示,美方重視美中經貿合作,願繼續擴大對華出口。兩國經濟團隊有必要加強溝通磋商。

特朗普還在推特上表示,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長時間的、很好的通話”

“我們討論了很多問題,重點是貿易問題,”他在推特上寫道,“這些討論進展順利,並已安排在阿根廷舉行的G20會議期間進行會晤。我們還就朝鮮問題進行了很好的討論。”

受此影響,當天晚上,美元/離岸人民幣從6.9805一路掉至最低的6.9121,人民幣暴漲近700點。

11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近300點,結束了連續貶值,離岸人民幣在中間價出爐後直線走高,收復6.91關口。

- 2 -

利好之二:民企信心

民企與企業家,一直是經濟的主要源動力。

然而,這兩年,民營企業一方面要應對貿易戰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還要解決去產能去槓桿帶來的影響,壓力倍增。加上此前,還有不少言論對當局態度有所誤解,出現“民營經濟離場論”等說法,於是,民間便湧現出擔憂、信心不足等情緒。

最近,高層頻繁出現,對這些誤解予以糾正,纔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讓大家重拾信心。

先是10月19日上午,副總理劉鶴給大家強調,民營經濟對整個經濟的貢獻與穩定意義,表示要“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緊接着,11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座談會上,發表以民企爲中心的重要講話。

習主席表示,當前一些民營經濟遇到的困難是現實的,甚至相當嚴峻,原因有三,一是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二是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三是政策落實不到位。

此外,講話還提出六大對策,分別是減輕企業稅費負擔、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執行方式、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

講話清晰明朗,直面問題,也提出了實際的對策,有利於穩定民企信心。

- 3 -

利好之三:去槓桿

即便是沒有貿易戰帶來的風險,國內經濟也還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負債高企,以及由此帶來的去槓桿問題。

這就好比你每個月只有1萬塊收入,卻讓自己揹負鉅額債務,以至於每個月要還2萬,怎麼可能扛得住?

中國的債務包含三部分:政府負債、企業負債、家庭負債。債務高企帶來的問題,去年就已經開始集中爆發。

早在2017年上半年,已有近500個政府上榜“老賴”名單,上榜的原因有很多,拖欠工程款、違反財產報告制度、違法強拆、拒絕賠償原告地上種植物損失等等。

企業的債務危機也是從去年就開始蔓延,從東北、山東等地的明星企業陷入債務危機,到A股上市公司哀鴻遍野。今年一季末,已有多達630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超過60%,其中有18家上市公司的負債率超過100%,前四個月的債務違約金額,已經超過2015年全年總額。

家庭負債也不低,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平,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峯值。

業內人士對易簡財經(ID:ejfinance)指出,負債高企,是中國經濟現在最核心的問題,但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搞定的,去槓桿的過程肯定會帶來痛苦,這需要時間慢慢調整。

- 4 -

未來可期

上述業內人士還對易簡財經表示,今年以來,A股“跌跌不休”,甚至一度擊穿“熔斷底”,跌破2500點,大多是因爲上述三個利空因素。不過,如果一件事情已經到了最壞的局面,那麼它不會變得更壞,只能往好的方向走。

現在看來,負面因素都已出盡,情況已不能更壞,A股在經過這一輪又一輪的回落後,也處於估值底部區域,很多上市公司跌出了其價值水平,未來可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