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髹饰工艺》 张爱莉。只留下一件孤品——“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藏于日本正仓院,乃正仓院北仓宝库第一名品。

2011年嘉德春拍中,王世襄老先生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古琴以1.15亿元人民币成交,比它更厉害的是宋徽宗御制的古琴“松石间意”,在保利秋拍上以创纪录的1.36亿元成交。

“大圣遗音”古琴

古琴“松石间意”

不过,这两件稀世名琴,在本文的主角面前,都是弟弟。

我们要介绍的是五弦琵琶,它在两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盛行于隋唐,白居易写过“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韦应物有“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之句,指的便是五弦琵琶。

可惜到了宋代,人们改用四弦琵琶,五弦琵琶销声匿迹,连乐谱都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件孤品——“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藏于日本正仓院,乃正仓院北仓宝库第一名品。它在盛唐时随日本遣唐使传至东瀛,为日本皇室珍藏,传承至今。

作为我国唐代古乐器的活化石,不仅文物价值举世无匹,工艺价值同样高妙绝伦。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唐

这把琵琶长108.1厘米,最大腹宽30.7厘米,琴身面板为桐木材质,其余则是紫檀。

正反面嵌有螺钿片计1324.8平方厘米,加上玳瑁、琥珀,通体铺锦列绣。将唐代“螺钿”镶嵌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螺钿,一种特别的工艺,“螺”(luó)指贝类,“钿”(diàn)为嵌装。螺钿就是将贝壳加工成平板状,然后切割成各种花纹、图形,最后嵌入木板、金属、漆器表面。

大部分贝类生长年限短,贝壳较薄且易碎,无法做成螺钿的薄片。螺钿使用的贝壳多来自深海鲍鱼贝、夜光螺,它们生长年限久,贝壳厚实,颜色和纹路绮丽多变。

取来的贝壳要经过剥离、打磨、软化等工序,再将拇指盖大小的薄贝进行裁剪,最后嵌入器物表面。

这种工艺在西周就有了,比如在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中发现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léi)。

西周 彩绘兽面凤鸟纹嵌螺钿漆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琵琶面板左右两个对称的半月上镶嵌有精巧的螺钿,用的是大约厚 0.3 毫米、边长 1.7 厘米×1.0 厘米的薄贝,与桐木面板连接严丝合缝。

面板中下部的玳瑁捍拨上,镶嵌有胡人骑骆驼弹奏琵琶的图像,有浓郁的西域风格。

这位坐在骆驼上弹奏琵琶的胡人形象,是用14只大小不一的贝壳组合而成,人物的下半身用夜光贝壳镶嵌,整体裁剪得非常细致,可以清晰地看到胡人衣服上的纹饰、头发以及面部生动的表情。

人物上方有盛开的树形,五只祥鸟绕树飞翔,有没有感到琴声溢出画面?

仔细看花瓣和花蕊部分,这里用的是彩色琥珀,琥珀作为镶嵌材料应用于螺钿工艺中,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花朵一下子有了神采,加上柔和的线条,摇曳生姿。

琵琶面板共有十三朵小团花,花蕊里镶嵌有红、绿、金色琥珀,光彩夺目;琵琶背板上有大面积的彩绘花瓣,由透明的琥珀片装饰,看起来就像盛在花叶上的晨露,实在是太美了!

能将这些宝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五彩缤纷的图案,当时只有唐朝能做到,因为工艺实在太繁复了,有工匠甚至为此失明。

这把琵琶被日本圣武天皇收录进了《东大寺献物帐》,千余年来,一直保存于寺中的皇家仓库——“正仓院”,多亏如此,我们才能一睹盛唐的风采。

计划去东京的朋友有福了!今年10月14日起,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正仓院的世界”展览,这款“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作为正仓院的镇馆宝物,会在展览上现身。

参考资料:

《日本正仓院藏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的髹饰工艺》 张爱莉

《此曲只应天上来 乐府东瀛遗正声——日本奈良正仓院唐传乐器巡礼》 王子初

注:本文使用图片来自东京国立博物馆、正仓院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