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回,發生在王允打算利用貂蟬剷除董卓之際,相關人物爲王允和貂蟬。原文如下:

(王允)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吁短嘆。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伎貂蟬也。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是夜允聽良久,喝曰:“賤人將有私情耶?”貂蟬驚跪答曰:“賤妾安敢有私!”允曰:“汝無所私,何夜深於此長嘆?”蟬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隱匿,當實告我。”

蟬曰:“妾蒙大人恩養,訓習歌舞,優禮相待,妾雖粉身碎骨,莫報萬一。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爲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允以杖擊地曰:“誰想漢天下卻在汝手中耶!隨我到畫閣中來。”貂蟬跟允到閣中,允盡叱出婦妾,納貂蟬於坐,叩頭便拜。貂蟬驚伏於地曰:“大人何故如此?”允曰:“汝可憐漢天下生靈!”言訖,淚如泉湧。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董卓專權,天下大亂。司徒王允空有除賊之心,卻想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就在此時,歌伎貂蟬夜間在府中牡丹亭邊的長吁短嘆引起王允的注意。王允靈光一閃,終於想到了利用貂蟬離間董卓和呂布的好辦法。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貂蟬口中的“萬死不辭”,意爲死一萬次也不推辭,形容願意拼死效勞。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王允一心爲國,離間董卓和呂布成功,最終殺死了董卓,令奄奄一息的漢末朝廷得到了一次難得的喘息機會。這一事件在《三國志》、《後漢書》等諸多史料中都有記載。不過,這期間究竟貂蟬發生過什麼作用呢?答案或許令人意想不到。歷史上不僅沒有貂蟬離間董卓和呂布一說,甚至連貂蟬這個人物連歷史上也並不存在,完全是一個虛構的藝術形象。

據《三國志》及《後漢書》等史料記載,王允之所以能離間呂布,原因一是出在呂布與董卓的一位侍女有染,擔心被董卓發覺而獲罪,因而整天疑神疑鬼,萌生了對董卓的不滿。二是因爲董卓對待呂布非常粗暴,令呂布非常氣憤。三是王允利用自己與呂布的“州里”關係,反覆勸說。這三個因素家在一起,終於促成了呂布與董卓的反目,與小說中的貂蟬毫無關係。

說到這位貂蟬,儘管小說將她的經歷說的清清楚楚,但在史料中卻毫無蛛絲馬跡。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元代話本《三國志平話》當中,她的身份也並非是王允府中的歌伎,而是與呂布失散多年的妻子。王允將其收留並利用她引發董卓與呂布的矛盾。最終,呂布殺死董卓,夫妻這才得以團聚。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