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這兩場大型叛亂都使得唐朝的君主出逃,但巧合的是唐玄宗和唐僖宗逃出都城之後,都選擇了四川作爲自己的避難所,這又是爲什麼呢。就連唐朝的著名詩人李白都曾描述四川的地形之險,難於上青天,是妥妥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而唐玄宗的出逃非常突然,很少人得知這個情況,所以帶出來的兵將也不是很多,確實需要這麼一個易守難攻之地。

唐朝可以說是我國的封建歷史上非常富饒強大的一個國家,但是在整個國家存在的二百八十年中,曾經發生過兩次動搖國家根本的叛亂。分別是在唐玄宗時期出現的安史之亂和在唐僖宗時期發生的黃巢起義。

而這兩場大型叛亂都使得唐朝的君主出逃,但巧合的是唐玄宗和唐僖宗逃出都城之後,都選擇了四川作爲自己的避難所,這又是爲什麼呢?

小編研究了唐朝的整個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問題之後,總結出三個原因。

唐玄宗和唐僖宗出逃時都選四川作爲目的地,有三個原因

第一,四川經濟穩定,物產豐饒,是天府之國。實際上四川是一片廣袤的平原地帶,非常適宜人們的居住,所以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有人民在這裏居住,並且建立國家。但是直到秦惠文王的時期四川才被秦國納入版圖,從此設立郡縣,而四川真正開始變得富饒是從秦昭襄王的臣子李冰修建都江堰開始的。

因爲水利設施的發達可以充分的運用自然的便利條件,使得在岷江水的灌溉之下成都平原成爲了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

而唐禧宗和唐玄宗兩位皇帝出逃之後都是想要過上富饒的生活,所以肯定要往最爲富饒的地方逃竄。而且若是想要反撲這些反叛軍的話,必然是要自己先擁有實力的,而想要重新凝聚實力或者是興兵作戰,那麼糧草和金錢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前往四川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

唐玄宗和唐僖宗出逃時都選四川作爲目的地,有三個原因

起碼這裏的物產豐富也沒有什麼天災,糧草是可以得到保證的,而且唐玄宗曾經任命楊國忠爲劍南節度使,經過多年的經營,四川這個地方也歸屬於唐玄宗的管轄,與北方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勢力相距較遠,所以不會有反叛的危險,值得前往避難。

第二,四川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因爲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因爲叛亂而出逃的,逃往的地方必然是要能夠保護他們安全的地方。那麼四川就是最爲合適的地方了,四川是最爲著名的易守難攻之地。

就連唐朝的著名詩人李白都曾描述四川的地形之險,難於上青天,是妥妥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而唐玄宗的出逃非常突然,很少人得知這個情況,所以帶出來的兵將也不是很多,確實需要這麼一個易守難攻之地。

唐玄宗和唐僖宗出逃時都選四川作爲目的地,有三個原因

第三,形勢所迫,北方都淪爲戰場,向南只能前往四川。要知道當時唐朝的都城是在洛陽和長安,而安祿山和史思明以及黃巢的勢力大多聚集在北方。

而作爲皇帝面對反叛的士兵勢如破竹的朝皇城衝來,只得倉皇出逃,而既然敵軍從北方而來那麼只得往南逃了,這個時候也許就會有人說那麼爲什麼非要逃亡四川呢?而不是去別的一些地方?

其實在唐玄宗的時候他是有選擇的,他完全可以北上與郭子儀到軍隊聯合進行討伐,平息叛亂,但是這個時候的唐玄宗年事已高了,他所想的就是安穩的度過之後的日子,已經沒有心力前去冒險,所以這個時候唐玄宗和自己的兒子李亨便產生了分歧。

唐玄宗和唐僖宗出逃時都選四川作爲目的地,有三個原因

唐玄宗南下前往四川的行爲其實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退讓和逃跑,而李亨在這個時候卻選擇了北上與有實力對抗安祿山叛軍的郭子儀會合,也爲他後期登上帝位成爲唐肅宗奠定了基礎。

而唐僖宗又是爲什麼要跑到四川呢,他與唐玄宗還有一些不同,唐僖宗是幼年繼位,是被宦官把控着的一位皇帝。

而唐僖宗之所以逃往四川,也是被宦官安排着的。不同於唐玄宗安史之亂的時候,是突然就被打到了洛陽,慌亂之下的出逃。唐僖宗黃巢起義的時候,因爲拖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就可以充分的安排。

唐玄宗和唐僖宗出逃時都選四川作爲目的地,有三個原因

當時的宦官叫做田令孜,他看到黃巢軍隊的氣焰非常的大,呼應的人也很多,就早早開始安排後退的路線。四川便是他所選定的退居之地。

但是讓人喫驚的卻是無論是唐玄宗還是唐僖宗雖然都經歷了巨大的叛亂,但是最後卻毫髮無損。甚至唐僖宗還又重新當上了皇帝,要說有些犧牲的那麼就是唐玄宗在馬嵬坡時,爲了安撫衆位將士不得已將自己心愛的貴妃殺死。但終歸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沒有讓唐朝徹底滅亡,這就已經是很不錯的效果了。

其實逃往四川是一種懦弱的行爲,也充分體現了唐玄宗作爲一個老年人無心和無力去爭鬥的狀態,不論怎樣四川都可以作爲唐朝皇帝的幸運所在。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