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前夕,中國國際商會、德勤、阿里研究院在上海共同發佈《持續開放的巨市場——中國進口消費市場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消費作爲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的地位顯著。2018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對《中國經營報》等媒體記者表示:“中國正在成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還在持續開放。中國有關進口消費品降稅力度不斷加大,中國政策繼續鼓勵跨境進口電商等新型業態。”

消費升級成經濟發展主基調

《報告》指出,2017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佔全球零售總額的約25%。2018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消費作爲經濟增長第一驅動力的地位更加顯著。

與此同時,中國消費市場分級發展逐步走向成熟階段。中高收入人羣消費需求不斷提升,並正成爲消費市場的核心力量。阿里零售平臺數據顯示,中高端消費佔比逐步提升,2018年第三季度,阿里中高端消費指數達到37.63,同比提升1.76個點。三四五線及農村市場市場消費環境也在不斷升級,2017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首次突破萬億達到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

網絡零售作爲助力中國消費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影響日益凸顯。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整體規模達到7.2萬億元,全年增長近32.2%。預計到2025年,網絡零售市場整體規模將超過18萬億元。

在新一代消費者主導未來消費市場的趨勢下,進口商品消費羣體中的年齡分化呈現更加年輕化的特徵。2017年,天貓國際的90後、95後消費者人數佔45.2%,已超過80後成爲最大的進口消費羣體,2018年這一佔比更超過50%。但從購買金額來看,80後和85後仍是購買力最強的羣體,消費金額佔47.6%。

跨境電商成品牌入華快車道

消費者購買體驗的持續提升,促使進口消費逐步走向常態化。德勤亞太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主管合夥人張天兵認爲:“中國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購買進口商品的習慣逐漸養成。”

與此同時,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保持了持續且高速的增長,整體市場規模到2018年預計將超過1萬億美元。Frost&Sullivan與Azoya Consulting合作定製的《中國市場跨境電商的機遇》報告顯示,有高達80%的海外零售商認爲,中國是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

面對中國跨境電商的政策利好和多種資源與平臺優勢的顯現,海外品牌紛紛將跨境電商作爲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戰略路徑。在過去4年多時間裏,天貓國際已引進75個國家的3900個品類、近19000個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其中八成以上是首次入華。

現場還圍繞“進口商品進入國內市場成爲常態化,是否會對國內品牌商造成衝擊?”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邢悅認爲,跨境電商給國內生產者帶來的是大數據參考和消費者快速認知的機會。張天兵則表示包括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內,是把中國消費市場作爲全球經濟的中間吸引力,以消費需求來帶動整個全球產業鏈架構的重構,最終驅動全球價值鏈圍繞需求進行優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