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藥業董事長謝曉林

■本報記者 趙靜 見習記者 殷高峯

歷時20年,將一家來自秦嶺深山、瀕臨破產的企業,帶入A股,成爲陝西省商洛市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盤龍藥業董事長謝曉林的艱辛可想而知。

實際上,謝曉林已經在公司勞作33年,他對公司的感情之深,從“盤龍人”這個微信名就可看出。

去年11月份,盤龍藥業登陸資本市場,實現華麗轉身。依靠秦嶺“天然藥庫”發展起來的盤龍,也在反哺這塊兒土地上的百姓。公司引導當地老百姓通過種植中藥材脫貧致富。

從秦嶺深山走向A股

實現華麗轉身

1985年,作爲家裏的長子,17歲的謝曉林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沒有和父親商量,就進入到西安藥廠柞水分廠。在柞水分廠,謝曉林從學徒一路升任到經營副廠長。

然而,受困於體制問題,在經營後期,柞水分廠連續七年虧損,到最後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

1997年,謝曉林一次性買斷了柞水分廠的全部資產,創建了陝西盤龍製藥有限公司,把原廠裏90%的員工都接納進了新廠。

帶着“老部下”,不到半年的時間,公司就有了奇蹟般的改變。

“1997年承包以後,不到半年時間,產值就達到600多萬元,原來一年的產值不足100萬元。接手6個月,公司就上交稅金15萬元,西安藥廠柞水分廠13年都沒有交到13萬元的稅。”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這個奇蹟是如何實現的?

“首先就是內部管理的改革,主要是抓營銷,當時我就帶領營銷人員深入市場一線,開展學術營銷,使我們的產品讓大家認知、認同。”

在謝曉林看來,西安藥廠柞水分廠搞不活的原因,就是營銷這盤棋沒有走好,“除了機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銷不出去,怎麼把這個銷售搞活,這是我們承包租賃和企業改制的第一要務。”

第一年銷售額600萬元,第二年就超過2000萬元。“走出去”的營銷戰略,讓盤龍藥業進入高速發展。

“我當時想的就是讓員工有飯喫,讓這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但如此高速的發展,真是我沒想到的。”謝曉林坦言。

銷售額達到2000萬元之後,盤龍藥業原來的設備就需要繼續改造,“當時國家正在搞GMP認證,所以1998年開始,公司一方面抓市場,進行市場網絡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大技術改造。”謝曉林說,“2001年10月18日,我記得非常清楚,通過國家的GMP認證後,公司就把原來落後的設備淘汰了。”。

公司第一次改造是按3億元的規模來擴建的,到了2006年,盤龍藥業開始第二次技術改造,“那個時候,我們按照10億元規模來佈局的。”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在企業漸漸走向正規之後,謝曉林就開始將眼光望向了秦嶺山外。1998年,盤龍藥業在西安設立了辦事處。2000年,盤龍藥業將公司總部搬遷至西安。

從秦嶺深處的縣城柞水到西安,對於盤龍藥業來說,它不再只是一家山區的小企業,開始以全國化的眼光和格局來審視自己未來的發展。盤龍藥業也很快發展成爲集藥材GAP種植、藥品生產、研發、銷售和醫藥物流爲核心產業的現代高新技術企業,進入陝西百強企業,其主打產品盤龍七片也已經在全國骨骼肌肉系統風溼類疾病中成藥裏排名前五。

取得良好成績之後,管理團隊意識到應該推動公司上市。2013年7月15日,盤龍藥業股份公司在生產基地舉辦了揭牌儀式,由此啓動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4年之後,謝曉林率領高管團隊在深交所敲鐘,盤龍藥業正式上市。

經過20年的發展,出身秦嶺深處的一個小企業,實現了華麗轉身。

借力資本市場

發力“一體兩翼”

登陸資本市場之後,盤龍藥業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謝曉林提出了“一體兩翼”的戰略規劃。

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體是指做強工業主體,把製造業,製藥、保健品、保健用品以及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等做強。其中,左翼專注醫藥商貿及文化建設,發展藥品配送,建設王家成大藥房,傳承王家成的中醫文化。通過打造文化軟實力,提升品牌影響力;右翼則定位大健康產業,利用柞水的區位優勢,圍繞醫療、健康、養老三方面展開佈局。

“全國有2000多家三甲醫院,公司現在產品在銷的三甲醫院不足500家;全國有6000多家縣級以上的醫院,公司的產品進入的才2000多家,僅僅佔到三分之一。”謝曉林表示,在做好主業這一塊,公司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謝曉林表示,今年以來,爲做強醫藥工業主體,公司實施雙輪驅動政策,一方面充分重視投資併購工作,與國內一些在科學管理、市場開拓、產品研發、產品品種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的醫藥製造企業,建立了溝通與交流渠道,積極尋找合作機會,爭取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種類、提高公司藥品研發實力、拓寬公司產品銷售市場。

“另一方面,公司今年的經營目標,積極應對各項挑戰,外抓市場、內強管理、強化市場精細度建設,加強市場開拓,加大產品營銷推廣力度,加強內部管理和資金管控,提高整體運營效益,提升生產經營業績。”謝曉林表示。

爲豐富"兩翼",盤龍藥業積極佈局醫藥商業物流,積極規劃中藥養生、醫療服務。今年7月份盤龍藥業與甘肅省華池縣簽訂了合作協議,“計劃以黃芪規模種植爲切入點,不斷豐富產業配套。”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子公司甘肅盤龍藥業已經成立,“爭取在當地最終形成集黃芪種植、倉儲、加工、交易、物流爲一體的全國性黃芪交易市場。”

9月20日,盤龍藥業發佈公告稱,擬投資1億元在西安設立全資子公司陝西盤龍健康產業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將以投資大健康產業相關項目爲主。”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設立該公司主要是從拓展業務發展、優化公司戰略佈局角度考慮,通過開闢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從而提升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據他介紹,該公司主要從事醫療健康投資、健康養老投資、文化旅遊投資、中藥材種植以及商業信息諮詢和互聯網信息服務。

近5年研發投入

累計上億元

“公司目前圍繞中藥養生、醫療服務等內容進行積極探討和論證,爭取早日形成兩翼佈局初見成效的局面。”謝曉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而作爲醫藥行業的現代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自然是公司戰略的重要支撐。近五年,盤龍藥業研發年均投入2100餘萬元,累計投入上億元。

盤龍藥業一直重視對新品的研發,目前具有100多個品規的產品陣容。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創建了較爲完善的產品研發平臺,整合多家研究所,組建了“盤龍醫藥研究院”,建立了科研管理與激勵制度,購置了先進的分析檢驗設備。後期,公司還將引進高端人才,成立博士後工作站。

據謝曉林介紹,盤龍藥業目前已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西安交大醫學院等科研院校共建產學研平臺,開展產品研發和科技攻關工作,共申報科技項目5項,共獲得藥品研發生產批號35個,申請專利44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獲得授權專利19項(其中發明專利9項),獲得省市科技成果獎8項。

謝曉林告訴記者,接下來,盤龍藥業的科研重點,將持續推進消化系統、心腦血管藥品和保健類產品三大品類的研發工作。據記者瞭解,盤龍藥業計劃與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學會和8家三甲醫院合作,進行骨松寶片、克比熱提片、醋酸棉酚片等產品的循證醫學研究,爲學術推廣和臨牀用藥提供科學權威依據。

“公司計劃通過打造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科技創新實力,促進公司的生產工藝升級換代,不斷推出質量穩定、療效顯著、附加值高的藥品,滿足公衆需求。”謝曉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還將與國外研發機構合作,對有意向的臨牀前沿產品提前介入,爲公司後續發展增添後勁。

不忘初心

“帶更多的人富起來”

《證券日報》記者此次採訪謝曉林時,他剛從北京領獎回來。10月16日,陝西盤龍藥業榮獲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

作爲一家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盤龍藥業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積極回饋社會。

“公司從1997年成立之初,就堅持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老百姓致富的方向。”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盤龍藥業是依託秦嶺“天然藥庫”豐富的中藥材資源而發展壯大的,發展以大健康產業引領的現代中藥產業是公司的獨特優勢。公司引導當地老百姓通過種植中藥材脫貧致富。

“公司在深入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中,採取發展大健康產業與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結合,項目投資與在貧困地區建設藥源基地結合,聯動幫扶與扶貧扶智結合,努力夯實貧困村民穩定脫貧、逐步致富的基礎,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謝曉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記者瞭解到,盤龍藥業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目前已經創造了“公司+基地+貧困戶”和“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形式的扶貧載體。另外,今年7月份,盤龍藥業與陝西省上市協會攜手資助深度貧困縣柞水縣高考文理前20名貧困學生,幫助他們完成大學夢。

“不忘創業初心,接力改革偉業。企業的發展一定是要帶動更多的人富裕起來。”謝曉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圖爲公司研發中心一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