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滚筒料的裂纹,往往只有简单的线,线里有丝丝沁色,有撞击坑的话边沿也不像籽料一样圆润,相对比较锋利。什么是滚筒料。

原标题:籽料的伪装者有多可怕?| 滚筒料

从这期文章开始,联盟将以玩玉人的角度,以连载的形式为大家整理分享一系列的干货内容,一定会对爱玉的您有所帮助。做这样的连载实属不得已,因为据相关消息,今年籽料的数量依然堪忧,而随之价格上涨的同时,假货的出现一定会更加猖獗。

◆ 遍布市场的滚筒料

您如果问我:“你怎么知道的?” 回答是:1、消费者一味追求籽料的变态市场需求。2、籽料的价格过高,使很多爱玉人望籽兴叹。3、籽料资源匮乏,不能满足市场数量的需求。4、籽料多有“瑕疵”也不够“白”,无法满足玉友需求完美无瑕之玉的愿望。

那么今天咱们就先从滚筒料开始说起吧!

什么是滚筒料?

从字面上理解,滚筒料,就是经过滚筒研磨以及后期处理,使得其貌不扬的料子,摇身一变成为“人见人爱”的籽料,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 市场上的滚筒料

“滚筒料”的炼成

制作过程及原理:将各类原料放到滚筒中,不停转动翻转,模仿在自然界中滚动撞击摩擦而形成的鹅卵石形状。不停注水,起到降温的作用,防止原石高温而出现炸裂纹。

滚筒中的细砂,这细砂其实就是和田玉打磨使用的油石,只不过是圆球形状的,有了它的存在,经过多日转动,原石表面才能形成仿制籽料的毛孔。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人工上色,不仅可以掩盖瑕疵,还可以提升滚筒料的价值,不仅更能以假乱真还能使利益更大化。

◆ 制作完成的“籽料”,红皮白肉,是不是很有诱惑力

◆ 黑山料滚筒仿籽,早些年已经让很多玩玉的人吃了药

如何辨别滚筒料?

1、外形:

籽料形状各异,但是面与面的过渡无一不自然圆润。而滚筒料,由于时间仓促,难免会有在不易磨蚀的边侧的过渡比较突兀不柔和。

◆ 滚筒料

2、毛孔:

毛孔,籽料的毛孔,因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各类恶劣天气,撞击力度、跌落高度都不相同,所以毛孔或大或小,或圆或尖,或深或浅,甚至在一块籽料表面也会有或疏或密的情况。而滚筒料由于制作环境相同,毛孔相对比较一致。

◆ 滚筒料毛孔

3、裂纹:

籽料的裂纹从外表看有明显的缺口,且层次分布不齐,但是外沿圆润,这些裂纹缺口是籽料在河水中经过洗刷和冲击造成的。如下图:

◆ 天然红皮白肉籽料

而滚筒料的裂纹,往往只有简单的线,线里有丝丝沁色,有撞击坑的话边沿也不像籽料一样圆润,相对比较锋利。

4、皮色:

籽料的皮色是受到自然矿物质的侵蚀而形成的,矿物质的成份不同,会造成颜色的不同,有时候一块籽料上面会有多种皮色的情况出现。

籽料皮色给人一种与玉质共同生长,浑然一体的感觉,而且还会伴有深浅不一、聚散不定、浓艳皆有的情况,完美者极少。

◆ 滚筒料加色

而人工着色多出现在玉质松或者多棉多僵的地方,颜色艳丽,色重且飘,缺乏浑然一体的感觉,完美者较多。

◆ 滚筒料加色

5、气味:

籽料皮色因为是矿物质形成的原因,所以气味也具有其天然的特性。而人工上色过去多以化学成份,也就是强酸来达成,所以伴有化学特有的酸气。

但随着造假技术的不断提升,现在的人工上色也多采用矿物质染料了,所以通过气味分辨皮色真假,已经不是唯一的途径了。

◆ 看看滚筒料有多大的量

6、手感:

籽料最大的特点就是滑如凝脂,润如婴肌的手感。而滚筒料则缺乏这种油润厚重的手感,手感生涩、少油。

◆ 滚筒料

7、玉质:

和田玉当中每种原料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成份特性。籽料众所周知为毛毡状,而滚筒料因选料多样,所以不具备此特点。

从成份上来讲,虽然和田玉都是透闪石成份,但是其特点又不相同。籽料则浓,青海料则透、水,俄料则瓷白等等。

◆ 市场上的滚筒料手串

对于“滚筒料”,有些玉友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有的玉友已经深受其害。现在市场上的滚筒料基本都是和田玉山料“滚”出来的,而国家目前的鉴定证书,只要是透闪石成分,一概写和田玉,不会标明是籽料还是山料。

◆ 滚筒料手串

辨别技术给大家总结了这些,但是随着造假技术的日以增进,市场上越来越多皮色、毛孔、外形、瑕疵等诸多因素,依然真假难分的伪籽料。作为行业内人,我们永远都只有一个原则——只要有一点怀疑的原料,即使再有诱惑力,我们依然毫不犹豫的放弃。

今年籽料的情况一定会催发出更多更先进的造假技术,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愿普天下的玉友都能拥有自己的那块真材实料的“籽料”。

咱们下期干货文章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