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孩子們的關愛讓朱莉重拾愛的能力,還是十年愛情的起伏讓她轉變了脾性,我們不得而知。因爲愛,她得以重拾寬恕和諒解,重拾生活的力量與希望。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文丨橘白 編輯丨金雀兒

來源丨布穀學習

時隔五年,作爲迪士尼經典黑暗童話的鼻祖,《沉睡魔咒》攜第二部重磅歸來。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由安吉麗娜·朱莉飾演的女巫瑪琳菲森,依然氣場大開,霸氣十足。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而那個單純可愛,不諳世事的愛洛公主,開始自立自強,獨當一面。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曾經的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一個童話……”

《沉睡魔咒2·惡魔夫人》還未出徵,就已經將第一部的slogon“顛覆童話”徹底打響。

一、“這世上有真愛嗎?”

——“有”

《沉睡魔咒》改編自家喻戶曉的公主童話《睡美人》。但迪士尼並沒有對準公主,而是聚焦到了那個詛咒公主的邪惡女巫身上。

瑪琳菲森並非生來就是女巫,她也曾是精靈。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古靈精怪、天真燦爛,本可以靠着高強的法力在魔法森林無憂無慮一輩子,卻依然逃不過愛情的劫難。

那個說愛她的人類男孩,爲了登上王位而割下了她引以爲傲的翅膀。

曾經在夕陽下美得令人沉淪的“真愛之吻”,轉眼成了刺傷她的利刃。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瑪琳菲森的轉變無疑是令人心痛的。

她穿上了黑袍,豎起了法杖,滿眼冷漠與尖利,立起尖刺,再無軟肋。

她在公主出生那天不邀而至,望着曾經的愛人妻女成雙,諷刺地下了詛咒:

“這個孩子在16歲生日那天將被紡車軸針扎傷手指,然後陷入沉睡……唯有真愛之吻能將她喚醒。”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國王將公主送出了到了森林裏生活由3位魔法仙子來照顧,而瑪琳菲森一直守在暗處。

她信誓旦旦地說:“我要看着這個小怪物長大,最終死於我的詛咒。”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卻不想16年的時間,公主天真無邪的笑臉……還是擊中了她內心的柔軟。

她由恨生了愛。

可詛咒的力量無法逆轉,那個遠道而來的異國王子也吻不醒公主。絕望之時,淚流滿面,她低頭和“小怪物”吻別……

公主悠悠轉醒,抬眼,笑着喊了一聲:“Mum.”

“這世上有真愛嗎?”

“有的。”

從不諳世事,到兒女情長;從愛恨情深,到血海深仇……瑪琳菲森本以爲這一輩子都要躲在森林的暗處,滿懷仇恨,伺機報復,一生都不能釋懷。

直到公主激起了她內心的母愛。因爲愛,她得以重拾寬恕和諒解,重拾生活的力量與希望。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和國王的最後一場戰役,瑪琳菲森扼住他的脖頸,卻最終未下殺手。

“Is Over.”她說。

全都結束了。半生的愛戀,滿腔的怨念,身心的傷痛,復仇的執着,全都結束了。

因爲沒有放棄愛與被愛的能力,所以纔沒有丟失寬恕一切的魄力。最後的魔法森林重回春暖花開,這部電影的最大意義也就此展開:寬恕自己的心魔,一切還能開始。

二、“向愛而生,是人的本能”

安吉麗娜·朱莉曾說,瑪琳菲森像極了她自己。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童年父母離異,她跟着保姆過日子,無人問津。

長大後更是變成了問題少女:吸毒、文身、嗜血、小三上位,衆叛親離……

如此成長起來的朱莉,卻無比渴望擁有孩子: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希望能夠收養其他孩子,因爲我發現有些孩子沒有父母,我不覺得收養孩子是什麼人道主義,因爲這並非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饋贈,擁有彼此是我們的幸運。”

在和第三任丈夫布萊德·皮特結婚後,她生下了三個孩子,又收養了3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每次出門,一家人浩浩蕩蕩,連她自己都不可思議:

“從沒想過我也能有孩子,能當媽媽,能如此深愛一個人。”

是孩子們的關愛讓朱莉重拾愛的能力,還是十年愛情的起伏讓她轉變了脾性,我們不得而知。

只是從這時起,朱莉不再是那個一半豔麗一半瘋狂的“女神經”,而是步伐越來越堅定的“女強人”。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2001年,聯合國難民署認命她爲親善大使。十幾年裏,她走訪了世界20多個國家的難民營,在單身期間捐出了自己1/3的收入,呼籲國際社會給予難民關懷和幫助。

2012年,朱莉成爲聯合國難民署高級專員特使,並被商業雜誌《價值》評委全球最有影響力的25位慈善家之一。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2013年,她通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身上帶有遺傳性缺陷基因,極有可能身患乳腺癌和卵巢癌。

她毅然切除了自己的乳腺、卵巢和輸卵管,將患癌風險從87%降到了5%,並在《紐約時報》上公開相關信息,以此呼籲女性關注自身健康。

跳出自我侷限,擴大人生格局,直面自己的生活,她才意識到自己曾經的煩惱根本不算什麼:

“過去我花了太多時間在我自己狹小的世界裏進行自我同情,而沒有醒來看看自己擁有多少有利條件。”

除了致力於慈善事業,她對美國政治、軍事、全球難民問題均有涉獵和看法,甚至一度表示可能會參與從政。

而美國民意調查顯示,安吉麗娜·朱莉已經入選美國人心目中最理想女總統第三名。

如今的朱莉和年輕時相比,宛如換了一個人。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生活把她摔入了泥潭,她從塵埃中開出花。世界沒向她展示過愛,她也能治癒溫暖他人。她證明了:向愛而生,是人的本能。

多年之後,她帶父親共同參演《古墓麗影》,電影裏父親的角色對她說:“我會陪着你。”

仿若和解。

與其說朱莉終於克服了自己的心魔,不如說她學會了寬恕。

寬恕帶來痛苦的原生家庭,寬恕曾經叛逆帶刺的自己,寬恕這個世界給她的傷害……如此,才能重獲新生。

三、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寬恕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給教師的100條建議。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其中一條,就是希望老師們懂得寬恕並教會學生學會寬恕:“寬恕,是學校教育最欠缺的一環。”

家庭教育亦然如此。

如今網絡暴力和校園暴力甚囂塵上,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憐憫之心和寬恕之情。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制暴。

更甚至,很多孩子連自己都不願意寬恕。

借了高利貸還不起就選擇跳樓、作業沒寫完就舞刀自殺、老師批評幾句就想要輕生赴死……

生活裏,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們要讓孩子有認錯的能力,更要讓他們有容錯心態。

《沉睡魔咒2》上映:“故事成了傳說,但這並不是童話”

媒體曾報道過一個事例。

一個幼兒園,爲了讓家長按時接孩子,推出了一個措施——罰款。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實施罰款後,遲到的家長不少反多。因爲家長沒有了遲到的愧疚,交了錢就能心安理得。

很多時候,懲罰並不能解決問題。對大人如此,對小孩亦如此。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曾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貧窮工人阿讓爲了不讓孩子捱餓,就去偷麪包,結果被人抓住。

抓進警局,他幾次越獄,結果都被發現,最後因爲一塊麪包被判了19年牢。

出獄之後,他處處遭人白眼,發誓一定要向社會報仇。

直到他遇到了一位主教。主教不僅收留了阿讓,還把阿讓偷走的銀器送給了他。

於是,這位19年牢獄都沒改變的強盜,被主教感化,從此一心向善。

寬恕的力量,是可以將人從墮落的邊緣拉回,進行自我懺悔和改正。

這不是妥協和縱容,而是在分寸下選擇原諒。要相信每一個孩子向好的本性,要給每一個孩子犯錯的機會。

畢竟,教育的本質就是用一顆心靈,來喚醒另一顆心靈。

我們想讓孩子做被愛的人,更希望孩子是一個充滿愛的孩子,畢竟孩子傾盡一生所學的不過是愛與被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