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谈西藏唐卡与岩彩颜料

唐卡,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旦增平措唐卡作品《释迦摩尼》60X80cm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珍珠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历史起源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

唐卡题材之四臂观音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

唐卡题材之莲花生大师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

唐卡题材之文殊菩萨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使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

艺术流派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 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之后有在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兴起的噶玛嘎孜画派等。

西藏寺庙

唐卡与岩彩

色彩是唐卡绘画艺术的主要语言。一幅唐卡一般有30多种颜色绘制的,有的多达50种。藏民族对色彩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比如,藏人“尚白”、“敬黄”。唐卡绘画中颜色分基本色和分支色,五种基本色,即白、石黄、大红、藏青、石绿。

珊瑚

藏族人认为颜料有父母子孙之分,认为夫妻色和母亲色结合,能调出各种子孙色。比如,黄丹石青和石绿,朱砂石黄胭脂红,再加蓝靛共七色,七色皆为父亲色。白土一色母亲色,父母调出子孙色。淡黄色和红黄色,皆为黄丹儿女色。红黄淡黄所配色,皆为黄丹子孙色。淡蓝色和黄蓝色,皆为石青儿女色。

青金石

五种颜色大多数是矿物质颜料,所谓矿物质颜料就是从各种名贵矿石中提取出来的颜料,这种颜料不易褪色变质,且色彩鲜艳有光泽。部分矿物颜料是从动物、植物中提取、加工而成的。

白色:白色是唐卡的根本颜色,因为别的颜色都是某一颜色和白色结合产生的。所以,白色的质量一定要好。过去用的是藏地产的一种石头加工成的白色,最高档的白色是用自然脱落下来的鹿角烧成的。烧制的方法在过去就跟烧炭笔的方法一样,把鹿角埋在土里烧,烧熟了就能做成颜料。

唐卡所用颜料

现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藏药厂就可以烧。鹿角烧熟了就变成纯白色,可以做成粉末,藏语称“哈热温”。这个烧出来时看不出那么珍贵,但是用在唐卡上,却非常洁白、柔和、光亮。

蓝色:蓝色分深蓝色和湖蓝色,一般用蓝宝石、绿松石。这些宝石先要砸碎弄成,然后,用棉花或纱布过滤成更细的粉末。它的颜色非常深,分量也重,用的时候需要过滤。使用时候,在小碗中兑上适当的胶,干干地揉,慢慢揉匀后一点点地兑水,感到能粘到毛笔上去时,放在温火上加热,40度正好。然后要放上一晚上,第二天就取出两个小碗,轻轻地用刀片剥去最上一层,把中间的取出来,这就是标准颜色,底下的是深颜色。如果不够浅,用过渡色的话,适当加些白颜色。五种颜色的过滤法、研磨法大概是一样的。

蓝宝石

绿色:绿松石当绿色的颜料有很久的历史。后来有两种绿颜料,一种是用从尼泊尔、印度传来的方法制作,那种颜料叫“秀”。锈就是长期受潮的铜片上长出草绿色灰一样的东西,其实这就是铜片上产生的铜锈,草绿色颜料来自这种铜锈。第二种是来自德国的一种用土发酵后产生的锈做成的颜料。另外就是从西藏、四川等地的一种矿石中提取出来的,这种矿石经过粉碎、研磨、煎熬等加工就能产生石青、石绿两种颜色。

绿松石

黄色:黄色是名叫“巴拉石”的矿石里泡出来的。这个巴拉石本身是带颜色的,它产自西藏、甘肃等地,泡入水中就能产生黄色。这个石头放在火上加热,其气味使人头晕、恶心、乏力。

红色:红色分大红和橘红。大红是从天然朱砂一类的东西中提取的颜色,收藏时应包在黑纸里,避免阳光。橘红色有两类,一类是“土丹”,是一种沉重的土,磨得越细越漂亮,加工工艺复杂;一类是“现丹”,也是提炼出来的化学类颜料,很细很好用。

朱砂原石

这两类颜料用肉眼看的话,差别不大,但画出来的效果还是“土丹”好,用“现丹”时间长了颜色就会变黑,用“土丹”的唐卡过千年也不变色。(文/旦增平措)

感谢北京翰高文创园,给我这次机会到新疆和甘肃考察再到北京精修学习油画并眼见了许多不同的艺术,感恩,感谢。

旦增平措简历

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会员、西藏象雄文化协会会员、阿里地区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阿里摄影家协会会员。阿里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