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百姓不再是立法工作旁观者!江海区人大这项工作备受“点赞”!

“我们司机违规被暂扣驾照,还要重新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回炉’学习交规、考试过关后才返还,作为更应懂法守法的律师,他们违法后要重新执业,怎么能儿戏……”

2017年5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机关巡视员李焕新带队到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江翠社区调研

去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到我市江海区江翠社区,征求《广东省实施办法(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意见,退休司机麦棠作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当面直言该《办法》中的第九条“不合理”,这一意见得到领导当场拍板采纳。

在老百姓眼中,立法活动一直被视作“高大上”的“务虚”工作,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干的事。2015年11月,江海区被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省基层立法联系点,从此“高大上”立法工作成了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事”。

江翠社区座谈听取居民群众立法意见

选设基层立法联络单位

“倾听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而基层立法联系点正是把老百姓的心声传递到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

2015年11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建立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省人大落实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决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有益探索。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被推荐确定为21个省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

如何创建出“接地气”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江海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朱学军直言,由于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本,“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处处是挑战,处处有难关”,而第一关就是“要选好基层立法联络单位”。

从朱学军看来,区人大常委会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已足以肩负起征集、反映“机关声音”的“担子”,因此在选择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时,“就应该避免‘从机关到机关’,只盯着司法部门、院校机构,要侧重倾听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声音。”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关键在于有没有反映人民的意愿。用朱学军的话来说,“立的法好不好,就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组织,社区是与居民的连接最紧密、最知晓居民心声的,“我们选的第一个点,就应该定在社区。”

“江翠社区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凝聚力强,有创建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江翠社区被确定为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与此同时,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确定为另一个基层立法联络单位。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繁荣,而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立法工作不仅涉及社会管理,更涉及经济运行,当前企业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对企业最有利,以有影响力的企业为支点对外辐射,收集各行各业的心声。”朱学军说。

2017年4月27日,江翠社区组织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对《律师法》的修改意见

聘请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

为立法“发声”并非遥不可及

自2016年以来,江海区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把推进省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纳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并通过主任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推进这项工作,区委书记亲自作工作部署、常委会主任挂帅省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从“硬件”到“软件”推进创建。

“硬件”上,江海区投入20万元为基层立法联络单位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和设备设施,并为联系点和联络单位都配备了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软件”上,“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建章立制”,朱学军认为,这让基层立法联系工作“更有章法”。

走进江翠社区,记者看见,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的办公地点,与社区居委会仅一墙之隔。“会议、培训、信息收集、法律学习与宣传、管理服务等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以及联络单位负责人、联系人、职责等,都统一上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台子”搭起来了,“大门”敞开了,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有价值的基层立法需求,首先要让群众认识、了解、参与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关键在“宣传”。从编印系列法制宣传书籍,到举办大型立法户外宣传活动或文艺汇演等,江翠社区逐渐营造起浓厚的法治氛围。

记者留意到,省基层立法联络单位江翠社区还在社区内聘请了一批热心社会服务、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居民代表担任社区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成为群众的“传声筒”。今年73岁的麦棠老伯就是最早一批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之一。

回想起去年5月,自己在法规意见征求会上的“出彩”表现,麦老伯至今觉得很自豪,“虽然我不是法律工作者,但是我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我的意见能够被采纳,让我觉得立法工作确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像这样的意见,麦老伯还提了很多,而这些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每次有法规需要征求意见,大家都会认真研读,坐下来讨论,跟街坊邻居交流看法”,这些“民声”最终会通过基层立法联络单位,采用座谈会、走访等形式传递到立法机关,成为立法的重要参考。

2017年8月9日,省人大法工委主任王波到大冶摩托调研,听取企业的意见

让法治理念深入民心

群众的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今年60多岁的何树榕也是老义务收集员了。他直言,“其实群众提的意见,并不都与立法相关,但我们会‘原汁原味’地将意见记录、汇总给机关单位去协调解决”,“大家感觉到,自己的意见确实有人听,得到处理,尝了甜头、得了实惠,参与的热情就高了。”

譬如说,今年65岁的彭柳珍老人是在麦伯、何伯的感染下,加入了立法意见义务收集员队伍的“新人”。她曾提议“要规范社区居民养犬管理”,如今这一建议已成为我市立法的储备项目。由此可见,倾听群众的心声,恰是立法机关回应社会需求的重要参考。

据统计,自成为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共收到国家、省市人大常委会下发或转发法律法规(草案)征求意见稿30多部,收集意见建议200多条。

这其中,既有企业反映的涉及劳动争议、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增资扩产用地供应等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意见,也有群众反映的加大电信诈骗打击力度、环境污染整治、僵尸车整治、环境卫生等社会管理、民生问题,这些声音汇总后均上报省人大常委会作参考。

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单位建设,不仅征集到了一批有价值的立法意见建议,在探索实践中提升了人大工作水平,更深远的是在潜移默化中,让法治理念深入民心,让群众对立法工作有了认识,意识到自己不再是立法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刚担任收集员时,我真的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经过学习、培训,我认识到了这个岗位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收集立法意见,还要成为社区里懂法、守法、普法的‘先锋队’。”何伯认为,随着群众对立法工作的认识、了解,大家的守法、用法意识也不断增强。

朱学军坦言,“近年来,江翠社区不仅营造了和谐立法、民主立法的良好氛围,大家热情高涨,立法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更在群众中加强了守法、用法意识的培育,让纠纷化解在基层、社会纷争得到依法处理。”

“下一步,江海区将依托省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优势,培育江南街道江翠社区成为平安江海共建共治共享示范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2019年全面铺开平安江海建设,到2020年在100%社区创建成功。这将成为江海区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的又一创新。”江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志坚表示。

来源: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通讯员/林秀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