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U在思考一個問題!

倘若司馬光能遇上莎士比亞……一定會很有趣~

《左傳·襄公十一年》

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此典故源自春秋時期,並在《宋史·司馬光傳》中體現出其價值。話說司馬光自小熟讀《左氏春秋》,深明其理,並在一次危難中,用石頭砸破水缸,救出溺友。這便是我們小時候聽的《司馬光破甕救友》故事。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這是人們必須做好的思想準備,但這隻能算是基礎

居安思危,與杞人憂天只有一線之差,掌握不好思想角度,就會陷入偏激的死衚衕裏,難以自拔。西方人雖沒有秉持“居安思危”一說的思想態度,但也有類似“未雨綢繆”的學術理論,稱之爲“Awareness”,在哲學性發展上頗具亮點,可取可鑑,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看看部分與Awareness掛鉤的名人名句分析。

01

"Let us not look back in anger, nor forward in fear, but around in awareness."

James Thurber,American cartoonist

“不要用憤怒情緒回顧過往,也不要帶着恐懼向前行,應該善用覺察力注意四周。”

詹姆斯·瑟伯,美國動畫家

居安思危是中國學說,倘若要用西方的語言來解讀,最接近的一個詞彙就是“awareness”。Awareness字面上是“覺察”、“意識”之義,用我們能明白的語言說,是“警惕性”。這種警惕性的使用範圍非常廣,可以連超感官知覺的“第六感”也包含在內。與居安思危不同之處,是一個僅有awareness的人,可不一定懂得如何像司馬光般“破解”危機,因爲他只會窮擔心。

The bus accident has raised public awareness.

那起公交車意外已經引起了大衆的警惕性。

Do you have the awareness of Gods?

你意識到神靈(的存在)嗎?

02

"The key to growth is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er dimensions of consciousness into our awareness."

Laozi,Chinese philosopher

“成長之道,就是在警惕性中,植入更高層次的自覺。”

老子,中國哲學家

此句源自老子《道德經》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在西方人的翻譯下,變成一種非常近似“居安思危”的哲學思想。他們認識到,僅有awareness,是無法到達居安思危的那種意境,所以自主加入另一種成分——consciousness,兩者混合,竟是絕配。

Consciousness是“自覺”、“覺悟”,比awareness(警惕性)多了一層“悟性”。

一個人知道自己處於險境時,就會產生awareness,當他潛意識裏明白自己的處境,以及接踵而來的各種遭遇與不測時,或能主動思及脫困之法,這種更高層次的思想狀態,就是老子提倡的“consciousness”。

Consciousnessis the mother of progress.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

A good leader should have good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一個好領導者應該要有政治覺悟

03

"The first step toward change is awareness. The second step is acceptance."

Nathaniel Branden

American-Canadian psychotherapist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警惕性。第二步就是接受。”

納撒尼爾·布蘭登

美籍加拿大心理治療師

與老子之說背道而馳,Nathaniel提倡的學說極具現實性與兩面性。表面上我們可以理解爲,一個人想改變自己的(個性、習慣、生活等),就得先有警覺性(awareness),再懂得接受(acceptance)自己。

換個說法,如果一個人陷入險境,先要有awareness,瞭解自己的處境,接着就該有接受現實的能力。當consciousness(自覺)意識到已經無法扭轉乾坤時,人們該有的信念就是acceptance.

Acceptanceis the key to live longer.

接受現實是長久生活之道。

Your acceptance is important in this matter.

在這件事裏,你的接受至關重要。

04

"Wisdom tends to grow in proportion to one's awareness of one's ignorance."

Anthony de Mello,Priest

“智慧將會隨着一個人的警惕性與無知感的比例而成長。”

安東尼·德·梅勒,牧師

Ignorance無知感不是指“目不識丁”的無知,而是刻意“忽略無視”事實的無知,也就是awarness的反義。Anthony想表達的是,一個人的智慧,取決於他思想狀態裏的awareness成分比例,awareness佔比越多,智慧越高。

僅僅保持警惕性,也許不能如居安思危般考慮到事態的全面性,但至少對關注的事件也有一個基礎瞭解與概念,久而久之,這種警惕性,就會根深蒂固,變成一種“小智慧”。哪怕無實際經驗,小智慧也能幫助陷入困境的一個人,更快地想出應變之術,比起對事件一無所知好上千萬倍。

Ignoranceis the monster that feeds on people's awareness.

無知感是一隻以人們警惕性爲糧食的怪物。

His ignorance of religion is terrible.

他對宗教無知的態度非常可怕。

05

"Awareness is all about restoring your freedom to choose what you want instead of what your past imposes on you."

Deepak Chopra

American-Indian author

“警惕性都是恢復你思想自由的事情,它讓你自由去選擇你所想,而不被過去的枷鎖所約束。”

迪帕克·喬布拉

美籍印第安人作家

自由(freedom)也是與警惕性息息相關的一個元素。如Deepak所言,一個人很容易就被過去的枷鎖束縛,因而產生“拒絕選擇”或以上提到的“無知感”,能解開這個鎖的,正是awareness。有了警惕性,一個人才能“不計前嫌”,做好思考未來的準備工作。

任何人都可以隨意生出awareness,但不一定願意作出決策,尤其是那些思想封閉,墨守成規之人。Freedom這把“自由之匙”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幻想,要實現這種幻想,就要放棄自己一直堅持的信念。如何抉擇,還看個人。

The king deprived her freedom of speech.

國王剝奪了她的言論自由

All citizens have the freedom to vote.

全民都有自由投票權。

06

"Every human has four endowments: self-awareness, conscience, independent will and creative imagination. These give us the ultimate human freedom. The power to choose, to respond, to change."

Stephen Covey,American educator

“人人皆有四大天賦:自知(警惕性)、自覺、獨立意願與創意想象力。這些賦予我們終極人身自由,包括選擇自由權、回應自由權、改變自由權。” 

史蒂芬·柯維,美國教育家

依老子所言,警惕性與自覺的結合,可令人產生居安思危的思想狀態,但自由度仍然有限。若如Stephen所說,加入意願(will)與想象力( imagination),一個人就能產生各種反應能力,在絕境之中,能生出不同的應對之法,來化險爲夷,或未雨綢繆,這就是中國人最需要的一個東西。

個人意願與想象力也是居安思危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元素,需要以freedom的自由之匙來啓動。如此一來,大家都可以提供有效的看法,並相互比較斟酌,理智採納。

I stand on my will

我堅持我的立場

Let the imagination fly!

想象力天馬行空吧!

07

"All things are ready if our mind be so."

William Shakespeare

“一切將就緒,如果我們思想功夫能做全。” 

威廉·莎士比亞

以上討論的種種與awareness相關的元素,若能融入一個人的思想中,發揮超越“居安思危”的思想準備,甚至具體行動,那就能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了。正如莎士比亞所言,思想地基若不打穩,萬事皆休矣。

回說司馬光,他還真是與莎士比亞之說不謀而合,可謂英雄所見略同。司馬光喜愛《左氏春秋》,可見其甘願捨棄ignorance(無知感),並自願培養起awareness(警覺性)。

在友人溺水事故中,他能及時突破警覺極限,發揮自覺能力(consciousness),並接受事實(acceptance),沒有如其他孩童般不顧而去,進而勇敢去解鎖思想自由(freedom),發揮天馬行空想象力(creative imagination),想到以石破缸之法,再由獨立意願(independent will)去執行救人計劃。

司馬光一系列的動作,每一步都是小哲學。

倘若司馬光能遇上莎士比亞,或許今天學術界裏還有一個比“居安思危”更高一個檔次,並值得人們去學習的成語與說法。

通知一件大事!

微信公衆號改版了,很多粉絲說看不到小U分享的乾貨了

那還怎麼掌握大賽一手消息,愉快地聊天和學英語呢?!

so,大家快把小U公衆號“設爲星標”~

如何“設爲星標”?

如何快速找到小U?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願你進步的路上,一直有小U~

編輯 | 桃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