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以来,我国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安徽、黑龙江多地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这是我国首次发生该病疫情。那么非洲猪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如何防控呢?

1

非洲猪瘟究竟是什么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swinefevervirus,ASFV)引起的家猪和某些野猪种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但不会伤害到人)。常见的表现为急性、严重出血热,导致家猪和欧亚野猪死亡率高达100%。传播媒介为钝缘蜱属软蜱。一旦ASFV感染家猪,ASFV带毒猪将是随后病毒传播的重要来源。

2

非洲猪瘟的致病机理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ASFV的感染途径从猪的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开始,随着淋巴液和血液到达靶器官,一般在体内潜伏2~15天后,开始出现病毒血症。

病毒血症的机理是ASFV在感染猪的细胞间质复制释放活性炎症物质,导致机体的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出血,形成凝血级联反应,导致死亡。

机体内淋巴细胞减少与淋巴器官的T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3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100%。病程4~10天。

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5~30天。

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15个月。

病理变化: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粘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网,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4

非洲猪瘟的防治

由于非洲猪瘟缺乏有效的疫苗,预防往往依赖于严格的边境和口岸检疫,防止病毒的传入,一旦爆发,只能采取禁忌的根除和净化措施以彻底扑灭疫情。但是在散养、放牧和有野猪及软蜱与猪接触的地区很难根除此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预防策略还包括:检疫、农场安全检查、以及其他降低非洲猪瘟风险的措施。

2018年8月3日,农业农村部提醒生猪养殖者,要严禁从疫区调运生猪,注意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尽管非洲猪瘟来了,但是猪肉是安全的,

能吃,能吃,能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原州区动物疾病疫防控制中心

2018年11月2日

编辑:蔡 蕊

责编:李 蓉

监制:郝彦晖

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