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E·洛克哈特的新書《說謊的女孩》中,講述了一段致命的友誼,在這場充滿博弈與較量的友情背後,是兩個女孩一死一逃的悲慘結局。

  

  《說謊的女孩》書封

  在書中,來自窮人家的女孩朱爾在陰差陽錯下被富家女孩伊莫金的媽媽錯認成了自己女兒的高中同學,而被認錯的朱爾並沒有戳穿誤會,反而同意了伊莫金媽媽的計劃——監督伊莫金,向她彙報女兒的動向。

  於是,朱爾帶着別有用意的目的接近了伊莫金,併成爲了她的好朋友。

  在朱爾和伊莫金的日常相處中,朱爾迅速愛上了這裏的一切,不愁生計有喫有喝,還有一直未曾得到過的朋友的關愛,簡直是理想中的生活。

  她開始模仿伊莫金的所有,用她一貫的套路麻痹自己,編織出更好的故事匹配想象中的生活,同時配合伊莫金的喜好,委屈自己的情緒,將不光彩的過去統統掩埋,爲自己編造了高等教育經歷、殺手父母的故事。

  然而,她在說謊的時候,發現伊莫金也同樣在說謊。明明是伊莫金先移情別戀,卻要說前男友鄙視她導致兩人感情破裂;明明揹着現男友去和別人幽會,卻說是和另一個女孩布魯克打羽毛球,還讓布魯克幫她掩蓋謊言。

  朱爾和伊莫金在發現對方說謊時,都選擇了忽視,前者是因爲珍惜和好友的感情,一味委曲求全;而後者確實因爲根本不在乎,她只要自己開心,怎麼樣都行。

  她們之間的友誼,夾雜無數謊言,一個不管不顧地奔跑,一個埋頭努力地追,這樣不對等的關係最終造成了海上的爭吵和謀殺。

  這是一場友情悲劇,也是一場個人悲劇。

  

  02

  朱爾和伊莫金的暗黑友誼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同樣是關於友誼但博弈方向完全不同的電影——《七月與安生》。

  

  七月與安生的友情,更貼近我們青春期時的樣子,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看到的曾經,也許未必像她們那樣慘烈,但蘊藏其中的那些心照不宣和暗中流動的洶湧較量一定都有過。

  年幼時相識,相交至青春期時單純的心思起了變化,當兩人的世界不僅僅存在友情,還要面對各自的愛情時,人生的軌跡也就悄悄延伸到了不同的方向。

  直到安生與程家明的感情曖昧不清,直到七月對安生的呼喊視而不見,兩人從青梅時就交好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但又因爲是最好的朋友,所以她們默契地選擇了粉飾太平,假裝什麼都沒發生過。

  後來,充滿江湖氣的安生和一如既往是乖乖女的七月經歷各自的成長再相聚時,發現時光將她們之間的差距拉扯得越發寬闊,風從這破洞中呼嘯而過,颳得人迷眼流淚,颳得人臉頰生疼,颳得她們站立不穩也無法再觸碰對方的雙手一起前行。

  再後來,安生搬到了七月男朋友的家中,被七月撞見,少年時的不平,成年後的隔閡,在此刻悉數爆發,她們終於撕破了維持多年的假象,將曾經心照不宣的欲蓋彌彰丟掉不要,把手裏的毒箭射向最好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究竟有多變化無常?才能使人書於紙上時下筆無言?就像在一切塵埃落定後,懷孕的七月和安生再次相遇時,平靜相望,於人潮中沉默對立。兩人恍若隔世,將過往的一切心碎憤怒按下不提。

  到了夜深人靜時分,白天的一切喧囂歸於平靜後,安生問她:你恨我嗎?

  七月說:我恨過你,可我也只有你。

  她們之間較勁了這麼多年,曾經阻擋她們的,並不只是那個一起愛上的程家明,而是她們太過珍惜不敢蒙上一點塵污的珍貴友情。

  因爲太過珍惜,所以在問題出現時,少年時她們選擇了逃避而不是面對,選擇了沉默而不是宣之於口,往後多年,這個種子慢慢發芽壯大,成爲了她們互相較勁甚至是傷害的一個導火索,最終拉開了這一場漫長卻無硝煙的戰役的帷幕。

  

  這也是跟《說謊的女孩》中截然不同的一點,七月與安生是屬於尚有溫情的較量,她們關心着對方珍惜着這段友情,而朱爾和伊莫金的關係卻是不對等關係下的暗暗博弈,最終相看兩厭。

  其實任何一段好的友情,都是經年累月隨着時間沉澱下來的。人都是會變的,環境、年齡、職業、交際圈等都是能影響一個人變化的因素。兩個好友能一直走下去,並不是她們之間的友情沒有變,恰恰相反,是它一直在變化,在適應已經改變了的她們,在努力跟得上她們的腳步後,才最終成爲一個比較穩固的狀態,成爲那段讓人感慨來之不易的“友誼地久天長。”

  在這樣一個變化過程中,作爲連接友誼的兩個主體,自是要在經歷過一系列較勁、衡量、成長之後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纔會知道多年後陪伴在你身邊的是否還是當年的那個TA。

  03

  在《說謊的女孩》一書中,實際上多有鋪墊了朱爾來自一個並不富有的家庭,她所有的故事包括殺手父母、高等教育經歷以及三個前男友都是她杜撰出來的,而這一切,都源於她內心的自卑。

  

  父母的確雙亡,但並不是殺手,而是標準的人生失敗者;超高的武力值也不是因爲被殺手組織訓練而得,而是因爲青春期被侵犯後爲了自我保護進行的鍛鍊;收養她的姨母並沒有給她足夠的關愛。

  不幸的家庭背景使朱爾建立起一套嚴密的自我防禦機制,學習不同地區口音、健身提高武力值、運用聰明的頭腦掠奪資源等都是自我保護的手段。

  當她遇到熟稔於笑臉迎人的交際高手伊莫金時,爲她擁有的一切而沉迷,她的愛,她的富有,她從不寂寞的房子,這些都是朱爾羨慕並想擁有的夢想。

  於是朱爾和伊莫金的友誼開始了一段扭曲並充滿謊言的友誼。

  這段友情,從開始就註定是場悲劇。朱爾從小缺愛缺錢,爲了朋友可以心甘情願委屈自己的情緒,以伊莫金的需求爲先,然而伊莫金並沒有給予相同的回報並殘忍打破朱爾的幻想,最終導致朱爾扭曲心理,走向罪惡深淵。

  她們的友誼,戰火紛飛,硝煙瀰漫,她們之間的博弈與較量,充滿了火藥味,像是一場於細微之處蔓延開的森林大火,最初也只是迸濺幾顆小火星,等到發現大火燒燬樹木時已經太晚。

  七月與安生是爲對方着想,小心翼翼避開傷口,反觀伊莫金和朱爾的友誼卻自始至終都只是各自爲政,她們之間的感情太多僞裝和麪具,以及最不應該呈現出的失去自我。

  一個人一旦失去自我,在友誼中勢必要處於弱勢的一方,待到後來情緒爆發時更容易鑄成大錯。朱爾的機智、脆弱的心理、強悍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她對伊莫金抱有過高的期望被摔碎後最終走向了歧途。

  雖說電影和書裏描寫的友情會作藝術化處理,但未必不能作警示。七月與安生、朱爾與伊莫金兩段友情,就爲我們呈現除了友情之間博弈與較量之平衡的重要性。

  並且我們應當清楚,每段感情都不會是平平安安歲月靜好的,交過心、認真努力經營的就一定會有衝突,有衝突就意味着會產生矛盾和碰撞。愛情的碰撞如此,友情的碰撞更如此,沒有細膩的付出和經營,沒有將博弈和較量轉化成健康的發展,永遠留不住真朋友。

  文章節選自《說謊的女孩》

  配圖源自網絡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此書↓↓↓

  內容簡介

  同樣都是被收養的女孩,爲何兩人往後的經歷是如此的不同?一個是家庭關係和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家女孩伊莫金,身邊追求者衆多;另一個是窮家女孩朱爾,家庭成員關係十分疏遠,收養父母不愛她,一直靠着謊言來維持自己平日裏的自尊。因爲一次意外的巧合,兩個女孩成爲了所謂的好朋友。隨着她們越來越深入的瞭解和接觸,朱爾對伊莫金的感情也有了微妙的變化。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爾最後卻狠心殺死了她視爲好朋友的伊莫金。

  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朱爾下了如此重手?是什麼讓朱爾殺死伊莫金後不顧一切地僞造身份?未來等待朱爾的又會是什麼?

  一部圍繞兩個女孩展開的長篇故事,關於愛與恨,成長與謊言,讓人感慨命運的捉弄與情感的無常。

  作者簡介

  E.洛克哈特(E. Lockhart)

  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博士,在哈姆萊大學教授創意寫作。洛克哈特是她的筆名,也是她母親家的姓氏。現居紐約。

  洛克哈特創作了一系列暢銷小說,包括《說謊的人》《吉瑪拉瑪》《窺探者》等作品。小說《弗蘭基·蘭道·班克斯聲名狼藉的歷史》曾獲得Michael L. Printz獎榮譽圖書大獎、Cybils最佳青春小說獎,並且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

  

  菸草:在吞雲吐霧中收穫健康?

  書評 | 講的是懸疑故事,探討的是人性弱點

  是毒也是藥,害死了居里夫人的鐳,也是治療癌症的首選

  丁香醫生是中醫黑?其實西醫也沒那麼完美

  做書的這場招聘“盛宴”,你來嗎?

  4000元徵稿!“我所知道的警察故事”全網徵集活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