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莉的那一期節目惡評是啥。《惡評之夜》的第一期節目,也就是雪莉讀惡評的那一期,一些細節我公開一下。

韓國女藝人崔雪莉突然去世,年僅25歲。

檢索新聞,發現幾個新信息:

——據媒體10月14日爆料稱,雪莉當天原本參加《惡評之夜》節目的錄製,但經紀人在前一天晚上6點30分與她最後一次通話後,就再也聯繫不上她。

——九名韓國議員發起提案,呼籲出臺禁止惡意留言的法律——“雪莉法”。韓國演藝管理協會也表示,將爲杜絕惡意評論展開強硬應對。

——《惡評之夜》節目組在官方網站上表示:“對令人惋惜的噩耗深表哀悼”。“原定於18日的節目,將停播”。雖然還有其他原有的已錄好的待播節目,但節目組還是做了這個決定。

雪莉,主持人,《惡評之夜》……這三個關鍵詞連在了一起,讓我關注了這檔節目。

雪莉在《惡評之夜》上讀惡評。

一檔明星直面自己惡評的節目

《惡評之夜》,從6月24日開播至今,已經播了16期。最近一期播出是10月11日,即雪莉去世的前三天。

豆瓣評分7.2。三星和五星34%。看了一下討論量,似乎對這個節目瞭解的人不多。

節目模式大概是這樣:包括主持人在內,節目參與者都是飽受網絡非議的明星。他們站在節目的舞臺中央,打開裝有網友惡評信封,大聲念出來。唸完後,明星可以說認可或者不認可,並且進行回擊。輪番讀完後,再坐下來一起詳細闡述。長達一小時的節目裏,偶爾也會穿插一些小遊戲和感人環節,但節目總體是圍繞“惡評”二字展開。

節目的主持人是申東燁、金淑、金鐘旼和雪莉。他們四個人在第一期就先打樣,後面的期數便是加嘉賓的邏輯來展開。

這節目模式並不新穎,好萊塢明星早就讀過,惡評中充斥需要消音的詞彙,他們還會毫不客氣地回懟;國內也有《瓣嘴》,已經做了幾季。

支撐節目唯一能活下去的元素,那便是——找到願意讀惡評並且坦率面對惡評的明星。這跟《吐槽大會》要找到願意接受被吐槽的明星一樣,靠典型嘉賓來養的節目。

這一句臺詞,要細讀。

雪莉的那一期節目惡評是啥

《惡評之夜》的第一期節目,也就是雪莉讀惡評的那一期,一些細節我公開一下。

打開惡評信封之前,她說:“我很久沒有在這麼多人面前講話了”。是的,雪莉曾經說過,自己從小就有社交恐懼症,一直生活在壓力和恐懼之中。她一直覺得“人們在看着我”。

讀惡評——“雪莉認可最棒的代表作是Instagram嗎?”“(大笑)認可。”

讀惡評——“今天去算了八字了,說是和雪莉的一模一樣呢。去哪說都覺得很丟人,想重生,媽X。我這一生完蛋了吧?”猶豫了片刻,雪莉壓着火,回擊:“不認可!”

面對惡評,雪莉大喊:不認可!

讀惡評——“吸毒的話不是會瞳孔擴張嗎?看看雪莉的瞳孔,一看就是吸毒者。”捏了捏鼻子,回擊:“不認可!”

讀惡評——“爲了拉仇恨而產生的no bra,就是雪乳X。”“不認可!我不是爲了拉仇恨,而是因爲我舒服才做的。”

“不認可!我不是爲了拉仇恨,而是因爲我舒服才做的。”

看起來爭議最大的,還是吸毒和no bra。在事後的訪談環節中,她專門對這兩個惡評進行了回應:

“我不做犯罪行爲!我在電影《Real》中,扮演了吸毒上癮者雪莉。爲了練習演技,我一天看了五部吸毒電影。學表情,完全投入。做得過火,周邊朋友也說有點不對勁了。但爲了演戲,我做得逼真不行嗎?”

“內衣穿着,不是個人的自由嗎?因爲內衣對身體健康不太好,有鋼圈,對消化系統不好。no bra,是因爲舒適,纔不戴。我傳過no bra的照片在網絡,引起爭議的時候,我可以害怕地躲起來。但是,我沒有躲起來的理由,想打破大家對no bra的看法與偏見,想說這其實沒什麼……”

雪莉的價值觀。可惜能懂的人,不多。

雪莉誠意又開朗的回應,引發其他三個主持人的讚許。

在之後處理其他嘉賓的惡評時,雪莉也是保持了非常理性以及同理心的狀態,去傾聽,去幫扶。

躲在背後的眼睛和明處舔傷的天使

站在研究節目的角度來看,不用看完16期,也知道節目套路是什麼樣子。但是於參加節目的每一個明星來說,那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可是放在鐵板上煎的難受時刻。

看着那一條條惡評的背後,有無數雙帶着惡意的眼睛,盯着聚光燈下的明星,有點恐怖。看明星享受榮光,也看着他們遭受口水與罵聲。

我刷了幾期《惡評之夜》,不知道爲什麼,總感覺節目裏的那些參與者就像舔傷的天使。明知道惡人在壞處,但是他們能做的不多,苦口婆心般回應,爭取理解,抱團安慰。最可憐的是,這種無助,居然還被用來做節目,再消費一道。

很難想象,主持人雪莉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我們都知道,傷愈是有個過程的。可一次次的錄節目,相當於一次次揭開了傷疤。多疼啊。

這樣的節目,我還是建議停播爲好。

10月11日播出的《惡評之夜》截圖,即雪莉去世的前三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