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强迫、命令、威胁可不是最好的方式,试试上面提到的5个小方法吧,“重构场景”、“玩笑装傻”、“以退为进”、“不断重复”、“理由前置”,这些方法虽然看上去很简单,甚至有点儿小儿科,但是却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可行性很强,效果也很好呢。这样说看似妈妈在妥协,其实却更进了一步,因为当孩子的感受能够被深深地理解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瞬间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让孩子以一种更为乐观、积极、沉稳的心态来面对事情。

您好,欢迎加入百合妈妈读书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百合妈妈

爸爸妈妈们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而烦恼不堪,费时耗力学了许多高深的育儿理论,运用起来效果却不怎么好。百合妈妈最近总结了几个非常轻松有趣、简单易行的方法,经实践运用效果很好,这些方法看上去似乎有点小儿科,但却可以帮助我们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让我们的家中洋溢着更多的笑容、爱与温暖。

01、重构场景“重构场景”是指为了鼓励孩子按照父母的话去做,而让孩子想象不同的场景,并且在此场景中进行感受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讲就是,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可以设想一种更有趣、更富想象力的场景来重构你的要求,以达到让孩子配合的目的。

5岁的阳阳吃饭磨磨蹭蹭,一会儿拍着桌子大声说话,一会儿又跑去拿个玩具。

爸爸放下碗筷,对阳阳说:“我是兔子,哎呀,我累了,先睡一觉吧!一会儿再吃饭,反正乌龟还没吃完呢!”

爸爸设想了一种“龟兔赛跑”的场景,这个故事阳阳非常熟悉,他喜欢让爸爸扮演兔子,自己扮演乌龟,因为乌龟最后总是会赢。

于是,阳阳趁着爸爸休息,赶紧端起碗筷扒拉扒拉快速地把一碗饭都吃到了肚子里,然后,得意洋洋地看着“兔子”咧开嘴大笑。

爸爸没有吼叫、没有逼迫,没有用权威压制,只是重构了一下场景,阳阳就“上钩”了,达到了让孩子愉快吃饭的目的,这种方法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效果尤其好。

02、玩笑装傻。“玩笑装傻”是在孩子不配合的时候,父母放低自己的姿态,跟孩子开一些幼稚的玩笑,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有点傻,却把孩子逗乐了,让孩子在愉快的心情下做父母要求他做的事情。

妈妈要带着乐乐出门,让乐乐快点穿鞋子,乐乐却跑来跑去扭扭捏捏故意不穿。

“你要是不穿,妈妈就穿了啊,这鞋子真漂亮,妈妈好喜欢!哎呀,穿不进去!好吧,让我的手臂来穿吧!还是穿不进去!那让我的鼻子或者眼睛来穿吧!”妈妈跟乐乐开起了玩笑。

这时候,乐乐被逗得前仰后合、哈哈大笑,也被妈妈吸引到了门边儿,妈妈趁机让乐乐穿好了鞋子,顺利地出门了。

妈妈不过用了非常简单的装傻办法,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这一方法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也很好用。

03、以退为进。

关于“以退为进”,我想说的其实是“运用同理心”,芝加哥大学心理学/人类发展系博士、《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的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说:“同理心可能是所有父母都具备的最有力的单一教育工具,它总是很有效。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试试同理心。同理心是这样一种力量,它能让其他人有一种得到理解的感受,这种感受反过来又驱散了不愉快的事态和冲突的关系。”

按照丁丁家的家庭规则,丁丁需要在每个周末负责清理餐桌,可是他和小朋友约好了要一起出去玩儿,他显得非常得烦躁,不想去收拾一桌子的狼藉。

妈妈看穿了丁丁的心事,没有强调规则与理由,而是后退一步,对丁丁说:“我知道你很着急,一想到要清理完餐桌才能出门,是挺沮丧的。妈妈也有相同的感受,如果不能立即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妈妈也会觉得不开心。”

这样说看似妈妈在妥协,其实却更进了一步,因为当孩子的感受能够被深深地理解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瞬间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让孩子以一种更为乐观、积极、沉稳的心态来面对事情。

运用此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同理心之后说出“但是”二字,“但是”是负面词语,有可能削弱同理心的效果,还可能让战火重燃。想要再次提起孩子应该做的事,可以用“与此同时”这个词,这个词可以有效地将关系冲突最小化。

04、不断重复。艾丽卡·雷斯切尔说:“从出生到5岁,是孩子成长特别关键的阶段:神经连接和神经回路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大脑的结构长到成年人的90%。这些神经路径就像森林中的道路——一旦被开辟出来,形态就固化了,就会经常被人使用。”

当你发现让孩子早起、刷牙、按时写作业很困难的时候,你就应该意识到自己可能没有反复操练以帮助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应该具备的一些好习惯没有被刻意地固化下来。

习惯的养成来自于不断的重复,我们日常所做的、所说的、所想的任何事情,天长日久都会内化成习惯。你需要做的就是花时间帮助孩子不断重复这些有益的行为,直到它们成为习惯,成为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那么,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就会省力不少,你会发现,你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孩子都已经在非常自觉、自然地去做了。

05、理由前置。

理由前置是指父母在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前,先想好一个合理的、孩子能够接受的理由,用以理服人的方式代替命令的方式。这一方法也有利于帮助孩子思考行为和选择的后果,给了孩子一定的自治空间。艾丽卡·雷斯切尔称这种方法为“R/R”法(要求/理由,Request/Reason),意即,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制定了一个规则,或者发出了一个命令,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给出简明的理由。

午睡后醒来,妈妈要送欢欢去学钢琴,醒来得有点晚,妈妈很着急,欢欢却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撇着嘴不愿意换衣服。

妈妈没有直接命令欢欢换衣服,而是对她说:“我们今天起晚了,妈妈先去车库把车子开出来,两分钟之后必须出发,请你换好衣服赶快下楼,不然,我们就会迟到了。”

给孩子一个简明的理由,或许不会每次都立竿见影,但至少让孩子懂得了用理由去激发行为的重要性,学会了考虑行为和选择的后果,进而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百合妈妈寄语:

还在为让孩子做事情,孩子却不配合烦恼吗?强迫、命令、威胁可不是最好的方式,试试上面提到的5个小方法吧,“重构场景”、“玩笑装傻”、“以退为进”、“不断重复”、“理由前置”,这些方法虽然看上去很简单,甚至有点儿小儿科,但是却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可行性很强,效果也很好呢。-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