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湘西女教師討回公道,“減負承諾”也需擲地有聲)

議論風生

不僅鄉村學校需要李田田,在各個崗位、各級部門裏也都需要“李田田式”的實在人,有時候“實話”雖不中聽,但中用啊。

李田田這兩天懸着的心終於“落聽”了。據新京報記者16日晚間採訪,李田田表示湘西州委領導已對其安撫,批評縣裏的做法,稱將減少形式主義檢查。

李田田在朋友圈裏也做了回應,其中有幾個要點值得關注:

1.湘西州委領導去其他學校覈查,併到李田田所在學校約談。2.承諾會整頓永順鄉村教育現狀,少些形式主義。3.肯定了李田田的寫作有利於社會發展,沒有做錯。4.批評了永順縣教體局親戚施壓、深夜約談的做法。5.做出保證,縣教體局不會再找李田田或進行刁難,不會影響其今後的發展。

實地核查情況、登門安撫情緒、公允評判對錯、打消後顧之憂——湘西州委這一系列的行動值得肯定,在輿論普遍質疑當地應對失當的背景下,也尤爲必要。

“縣裏損失大、局長很生氣、火速來彙報、簽下檢討書”,如今再回頭去看當時永順縣教體局那種“官本位”的危機處理方式,不得不說,被州領導和網友批評,實在不冤。正視和承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信息逐漸扁平的互聯網時代,想要壟斷信息出口,以爲刪了稿子就能平安無事,只是一廂情願,這種做法在輿論場上也越來越難有空間。

李田田的文章雖然不像調查報道一般嚴謹,有不少個人情緒因素,但從言辭中也不難發現問題的嚴重性,而且或許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

最突出的便是形式主義。李田田在文章中說,幾乎每週都有檢查,凡檢查前必有“大掃除”,還要準備迎檢資料,完成各類表冊;還要承擔扶貧任務,如果統計信息出錯,還要受處分。“資料造得好,就是脫貧、就是教育搞得好?”李田田的發問直抵核心。

對形式主義,從中央到普通民衆,無不痛惡。中央也屢屢發文糾正“表格扶貧”等問題,但形式主義依然頑強存在。當中既有態度偏差和責任缺失,但我認爲,更重要的是惰性作祟、能力不及。

經驗告訴我們,做表面功夫和解決根本問題,其難度完全不同。

要破除形式主義的檢查,就必須下真功夫,有真水平。要深入基層去聽實情,根據實情研究對策,絞盡腦汁地去設計方案,還要根據反饋及時調整。比起走馬觀花地“瀏覽”和文字對文字的“批示”,“幹實事”太難了。“與其幹事,不如摸魚”,就成了一些地方基層管理的常態。

而且,形式主義還往往是一種“連鎖反應”,有時候即便下定決心要“幹實事”,也架不住上一級三番五次地要材料、要表格、要成績彙報。

因此,整治形式主義之風,不只在永順縣教體局,從州到縣到鄉鎮,都有必要對各種檢查一併進行篩選,對不必要的、沒實效的該刪除就刪除,尤其是注意,不要一味給基層工作人員和教師施壓,要把他們從繁重的雜務中解放出來,專注於本職工作。

脫口秀演員曾在段子裏諷刺學校的大掃除,“我要把這堵牆一頓爆擦,擦得它鋥光瓦亮,擦得其他三堵牆不認識這堵牆”,當時感覺可樂,現在卻突然有些傷感:如果拋開對真相的執着、對現實情況的關心,讓工作淪爲展示和表演,那即便這堵牆再鋥光瓦亮,也只能照到一幅幅假面笑容。

所以,不僅鄉村學校需要李田田,在各個崗位、各級部門裏也都需要“李田田式”的實在人,有時候“實話”雖然不那麼中聽,但中用啊。

netease 本文來源:新京報 作者:思凝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