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深秋寒夜銀河靜》

唐代:尹鶚

深秋寒夜銀河靜,月明深院中庭。

西窗幽夢等閒成。逡巡覺後,特地恨難平。

紅燭半條殘焰短,依稀暗背錦屏。

枕前何事最傷情?梧桐葉上,點點露珠零。

深秋寒夜,西窗夢醒,紅燭半殘,明月照人。院中露滴梧桐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傳來,使人更加傷悽。

《撥棹子·風切切》

五代:尹鶚

風切切,深秋月,十朵芙蓉繁豔歇。

小檻細腰無力,空贏得,目斷魂飛何處說。

寸心恰似丁香結,看看瘦盡胸前雪。

偏掛恨,少年拋擲,羞覷見,繡被堆紅閒不徹。

切切:象聲詞,形容風聲蕭瑟。

覷見:細看。

不徹:不撤。

《深秋》

明代:朱誠泳

霜寒金氣重,落葉覆蒼苔。

萬木俱蕭索,黃花獨自開。

《黃金縷 深秋》

清代:許嗣隆

長笛一聲天似水。

秋葉秋花,催得秋深矣。

南雁頻飛無半紙。

寫來幾個人人字。

《更漏子·對秋深》

五代:孫光憲

對秋深,離恨苦,數夜滿庭風雨。

凝想坐,斂愁眉,孤心似有違。

紅窗靜,畫簾垂,魂消地角天涯。

和淚聽,斷腸窺,漏移燈暗時。

面對着深秋,離別是深深的苦與愁,幾夜綿綿秋雨籠罩庭院。

《江上》

清代:王士禎

吳頭楚尾路如何?煙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滿林黃葉雁聲多。

此詩描寫了深秋時節,江上白波湧起,而煙雨飄飄,天色陰暗,江上頓時給人沉沉的感覺。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黃葉構成的秋江圖,簡潔洗煉,蘊藉含蓄。

《卜算子》(秋深)

宋代:趙長卿

涼夜竹堂空,小睡匆匆醒。

庭院無人月上階,滿地欄干影。

何處最知秋,風在梧桐井。

夜半驂鸞弄玉笙,露溼衣裳冷。

春夏秋冬,四時成歲,每季都有孟、仲、季三個月,“孟”是第一,“仲”是第二,“季”是第三,深秋即是季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