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長要明白,父母總是控制孩子,容易讓孩子喪失思考能力,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家長在平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爲並切實的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去實踐,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着的,他纔會更好的去完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和父母作對。

“把電視劇關掉,快去寫作業!”

“不許出去安,給我安靜靜的在家裏給我學習。”

“好的,親愛的媽媽。”

……

在生活中這樣的對話屢見不鮮,爲什麼有些父母總喜歡用命令的口吻來呵斥孩子呢?也許在他們的眼中,孩子只是他們的附屬品,孩子沒有思想,沒有想法,一切都只能屈從於父母罷了。但其實,總是如此控制孩子的父母,總有一天會明白此等做法究竟會爲孩子帶來些什麼。

舉個例子:

小林的爸爸是個典型的急脾氣,平時在單位裏管100多號人,正是因爲他這樣的能力狀態,所以他在家裏也嘗試着用這一套來管教兒子。每當兒子看電視時,他總會用呵斥的語氣來命令兒子停止看電視轉去寫作業。

當然孩子還小,很多時候都是選擇屈從。前段時間小林爸爸舉行家庭聚會,在喫飯的時候,小林居然問爸爸自己該不該喫某道菜,又應該喫多少,小林的這句話讓在座的所有的人都瞠目結舌,沒想到孩子就連喫什麼都要詢問爸爸……

教育孩子,別再做“控制型”父母,孩子可能沒出息,父母還很累

當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這一點我們無需多言。但話又說回來,這些家長爲什麼總愛控制孩子呢?難道控制孩子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喜悅和快感嗎?

01.爲什麼這些家長總愛控制孩子呢?

站在這些家長的角度想想,有些家長之所以喜歡控制孩子,就是害怕孩子出事。在他們的思維裏,孩子還小,很多事情他們都無法自己做決定,家長只有給孩子指出一條明路來,才能讓孩子少走許多彎路。

但其實,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在讓孩子走彎路,孩子所走的每一條路都不是彎路,都是他必定要走的路,家長一味的苛責、一味的疏導,也許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爲了尋求內心的滿足.誠然,正如前文材料中所說的那樣。很多時候,一些家長之所以會這樣,也出於他那顆虛榮之心,他喜歡從孩子這裏找存在感,他喜歡從孩子身上尋求一種滿足。

這種滿足就是當自己發號施令時,別人可以毫無條件的答應,但是得到了這些滿足和快感,家長就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和充實嗎?我看未必。

另外,除了這些個人想法和家庭環境原因以外,有些家長之所以會這樣,也是因爲他想給孩子制定規矩。

在他們看來,無規矩不成方圓,只有讓孩子覺得父母有權威,孩子纔會聽從,父母也會逐漸循規蹈矩,進而規範自己的行爲。

但其實,“權威”二字並不是如這位家長所想象的那麼簡單,只有在公平公正的情況下,才能建立權威,一味的呵斥、一味的控制,不是權威而是“魔鬼”。

教育孩子,別再做“控制型”父母,孩子可能沒出息,父母還很累

看到這裏,有些父母可能要說了,不就是愛給孩子提要求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家長要明白,父母總是控制孩子,容易讓孩子喪失思考能力,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02.控制型的父母容易讓孩子失去思考能力。

家長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從生下來起就在努力的接觸這個世界並完善自己的思維。

倘若家長一味的控制他們,一味的給他們發號施令,他們就會漸漸失去自己思考自己行動的能力,他們會習慣於父母的命令,習慣於靠別人的指令生活。那這樣一看,他和機器人和那些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區別呢?

另外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也希望能夠掙脫父母的束縛,能夠獲得應用的自由。但是這些家長恰恰不允許他們這麼做。

久而久之,彼此之間便會因爲自由的權限而產生一定的矛盾,甚至會爆發衝突,到那個時候,如果孩子又恰逢青春期、叛逆期,後果可就不堪設想了。

另外退一萬步想想,家長控制孩子,家長爲孩子提出種種要求,那麼,孩子就一定能如家長般優秀嗎?我看未必。

很多時候,家長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狹隘的去思考問題,並沒有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去綜合考慮。

這樣一來,就很有可能會忽略了孩子的自身發展情況,也容易犯了小馬過河的錯誤。孩子到時候不單單會“溺水”,甚至會失去“游泳”的能力,這豈不是南轅北轍了嗎?

教育孩子,別再做“控制型”父母,孩子可能沒出息,父母還很累

既然家長如此嚴重的控制孩子會造成這麼惡劣的影響,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挽回損失,進而達到更好的狀態呢?其實要想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03.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誠然,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樣,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着的,他纔會一步一步的朝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家長在平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爲並切實的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去實踐,只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着的,他纔會更好的去完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和父母作對。

另外必要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放開手腳,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有的時候,尊重孩子是一方面,給孩子創造機會又是另一方面,創造機會側重於實踐,將實踐和思維結合在一起效果纔會更好。

這就需要家長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幫助孩子尋找哪些機會更適合他,然後在輔助孩子一步一步朝着理想的方向進發。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家長也可以嘗試着和孩子進行溝通。有的時候,在實踐之前溝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破除彼此的格“柵欄”,將心結打開問題才能夠迎刃而解。

教育孩子,別再做“控制型”父母,孩子可能沒出息,父母還很累

相應的,孩子才能夠被束縛的枷鎖中掙脫出來,找尋到真正的自由,而這份自由又都是通過彼此心貼心才換來的。

不管怎麼說,每個孩子都是這世間最純粹的個體,他們都應該獲得相應的自由,都應該有說話和行動的權力,家長要賦予他們的權利,要努力幫助他們一步步抵達夢想的彼岸。

那麼您是控制型父母嗎?您平時又是怎麼做的呢?歡迎說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

我是一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爲您答疑解惑,大家可以關注我的賬號,我們共同學習育兒知識,也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寶寶們可以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