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肆言塘

“核醫學到底是什麼?你們科到底是做什麼的?”人紅是非多,塘主在臨牀輪轉的時候被很多規培小夥伴、甚至是一些高年資的醫生都問過這個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摸摸我的劉海,微微抬起我高傲的頭顱,用一種迷離又真摯的眼神看着對方:“你且聽我說來。”

首先,我們來探究一下這個“核”字到底是什麼意思。由於廣島長崎原子彈事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件、福島核電站泄漏對人民羣衆的心靈造成的恐慌,現在是有點談“核”色變的意思。其實,“核醫學”中的“核”字,就是放射性核素的意思。是的,就是有放射性的,愛我你怕了麼?核醫學,通俗地來講,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進行“臨牀活動”的一門學科。它屬於影像醫學與核醫學這個門類,是與放射科、超聲科並列的學科,與前兩者並沒有從屬關係。超聲科是沒有放射性的,放射科當然是有放射性,但是主要是檢查機器有放射性,屬於外放射,核醫學科主要是患者有放射性,屬於內放射。

那所謂的“臨牀活動”指的是什麼?雖然核醫學科在醫院屬於輔助科室,甚至偶爾被邊緣化,但是它是爲數不多的真正實現檢查診斷、治療、檢驗、科研爲一體的學科,真正的多面玲瓏手。

檢查診斷,是大家對核醫學科最重要也是最膚淺的印象。目前世界上核醫學科主要有PET/CT、ECT、ECT/CT、PET/MR等影像設備。其實大多數屬於融合設備,後面的CT和MR就是大家熟悉的CT和MR。這裏主要來說說PET和ECT。

PET,中文全稱是正電子發射掃描,用的是進行正電子衰變的核素,通常是一些生命元素。著名的有超短命的氧-15,半衰期只有122s;最受歡迎的氟-18,半衰期109.8分鐘;後起之秀碳-11,半衰期20分鐘等等。這些元素都能進行正電子衰變,釋放出正電子劃重點,敲黑板,是正電子!正電子是沒有辦法在這個世界上穩定存在的,就像你們看到帥氣的塘主的時候一樣,總是不安分。它遇到負電子就會湮滅,但是它不甘心,死之前要放出兩個高能光子,由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可以得出這兩個光子的能量是511keV。核醫學分子影像最重要的特性是顯像劑多,任性!PET,你給它懟上不同的顯像劑,它就能顯影不同疾病。目前,獨得後宮恩寵的當然是赫赫有名的氟-18家族的18F-FDG(氟代脫氧葡萄糖)。18F-FDG能牢牢把住後位不放的原因不光是家世顯赫,也是因爲其人的確水靈,它能進行全身的腫瘤顯像,敏感性極高,除了少數狡猾分子如印戒細胞癌、原發性肝細胞肝癌、支氣管細胞癌等之外,一逮一個準;特別的,它更是霍奇金淋巴瘤、瀰漫大B淋巴瘤的天敵,是被NCCN指南蓋章認證的分期、預後評估的武器。NCCN指南是什麼?它就是上一屆宮鬥冠軍——太后!大部分疾病的診斷治療都得聽她話。18F-FDG還是無創定位癲癇病竈的金標準!你說她該不該把持鳳印?

但是,最近幾年18F-FDG的日子不好過。總是有一些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虎視眈眈。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碳-11家族的11C-CFT和11C-PiB。這兩位美人爲了討皇上歡心,也爲了避開18F-FDG的鋒芒,從18F家族比較弱的帕金森、阿爾茨海默氏症顯像下手,也算是佔領了一方高地,成爲一宮主位。

ECT,全名叫SPECT,中文名是單光子發射掃描。顧名思義,探測器探測的是單個光子,能量也比較低,只有140keV。其實ECT算是核醫學界的三朝元老,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有比較成熟的ECT設備了。它一直默默無聞地開墾着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不與人爭執,就像甄嬛傳裏面的端妃一樣。ECT現在算是核醫學科的入門設備,因爲比較便宜,但是不要低估了ECT一顆默默向上的心,也是值得鼓勵。畢竟,想與PET一親芳澤,至少要付出幾千大洋的代價,但是ECT只要幾百元就可以完成比較精準的分子影像診斷。我國目前ECT主要開展骨顯像、腎圖及腎動態顯像、唾液腺顯像、心肌灌注顯像、肺通氣/灌注顯像等等。ECT雖然在臨牀上被PET打壓,但是在覈醫學的考試中,經常出現它的身影,因爲好出題哈哈哈哈。

核素治療,也是核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塘主今天很累了,改天再與大家細聊。

精彩推薦:

從0到1 | 1-10期彙總

全網最全頭顱影像解剖學,不容錯過(更新版)

全網最全 | 全身大關節影像解剖,不容錯過(更新版)

脊柱、脊髓解剖及常見疾病彙總(41篇)

乳腺解剖及影像學檢查詳細彙總

心胸系統文章彙總(132篇)

鼎湖影像:專業醫學影像公衆號,歡迎關注

管理員微信:petmr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