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高校将为湖北籍毕业生就业设台账

2020届北京高校毕业生预计有24万人,截至目前,毕业生就业整体落实率已达34.22%,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提高6个百分点。3月12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市人力社保局召开“北京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有关负责人透露,北京高校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将设台账,尤其为武汉籍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求职技巧和心理辅导。

毕业生就业状态不“加密”

对于今年毕业生就业状态,会议提出了系列“硬指标”。比如各高校要做到毕业生“就业情况清、底数明”;要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精准统计毕业去向,落实好就业工作周报制度和就业统计“四不准”要求,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大数据还将有利于“精准”帮扶特殊群体。比如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毕业生将实行分类帮扶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与往年相比,今年建立了湖北籍毕业生就业台账,尤其是针对武汉籍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信息、求职技巧和心理辅导,确保困难学生合理期望下的充分就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已经为湖北籍毕业生和困难群体毕业生开通“绿色通道”。学校全覆盖建立162名湖北籍毕业生微信群,就业指导和帮扶由专人负责、24小时在线,确保每一名湖北籍毕业生都能及时获得就业指导;加大对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学校拿出近6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湖北籍学生开展就业帮扶;主动向华为、美的、时代中国、杭州银行等10余家用人单位累计推荐湖北籍和困难毕业生182人次,45名湖北籍毕业生落实就业去向。

网上招聘不“设限”

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依旧是“校园招聘主渠道”,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市教委表示,各高校要树立“全员抓就业”工作理念,动员学校教师、干部、校友等各方面资源,为毕业生找单位、找岗位、找需求信息。

高校各展所长,寻求重点领域、重要行业、重大工程类岗位,关注新经济形态下产生的新市场、新职业,为毕业生就业搭起“鹊桥”。如清华大学联系雄安集团等100多家单位通过简历收集、机考测评、在线恳谈等多种方式远程招聘;策划为期一周的在线大型招聘会,开设学术科研、国防军工、校友企业等八大系列专场,目前已有600余家用人单位报名参会,比去年翻一番。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则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社会责任作为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内容;同时,教育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大力宣传征兵、志愿服务西部、乡村振兴协理员等基层项目。

  就业帮扶不“打烊”

就业服务不“打样”。市教委专门在“成功就业”微信公众号开设“就业名师讲堂”专栏,组织一批优秀就业指导教师,撰写针对性强、真实管用的就业指导文章并进行推送。

北京科技大学开设“非常‘职’得”“职聊小讲堂”“求职干货铺”等新媒体栏目,通过推送、直播、小视频、雨课堂等形式提供丰富多彩的就业课程和线上咨询指导;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安排线上求职课堂、讲座和指导直播等近50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原有的“简历诊所”“求职工作坊”“创业沙龙”等线下品牌讲座活动搬到线上,为毕业生提供国企求职、事业单位招考、公务员面试等提供专项课程和就业创业专题讲座等,2400多人次毕业生参加了活动。北京工业大学设立就业创业服务党员先锋岗,开通24小时紧急业务咨询电话,确保学生紧急事务“一事一办”、“一人一办”;进一步简化流程,实行就业手续办理电子化,近半个月已为60余人进行相关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