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冰凌文学"免费订阅本刊

作者简介

王立明,中国文明网特约评论员。2001年从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政治部转业后,一直从事专职基层党建工作。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学习、思考、研讨和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岛日报》等报刊电台发表人物专访、新闻通讯、散文随笔、诗歌、评论、言论等稿件800余篇。出版《心随情动》随笔,中国文明网为其开设《评论员文集》。

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到党的十九大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法治中国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坚实。

笔者认为,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对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决策,以及诸多改革举措亮相,皆有“突破、振奋、欣喜、希望”之感。

而面对“突破、振奋、欣喜、希望”等等昭示未来中国命运走向的热词,我却陷入了冷思考:“依法治国”何以能够真正推进、如期实现?《决定》和各项推进措施何以能够通过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强力组织领导,由虚变实、强力落地成真?真正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我想必须放大并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这一既定的理论语境和应然的现实框架下,除了中央顶层始终如一用强势的国家集团力量和胜过钢铁般坚毅破难的法纪制度保障外,“依法治国”必须始终不二地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和推进。

人民要理解。理解是行动的前提条件。对于任何事情,如果行为主体没有很透彻、很全面的理解,就不会有很积极、很深入的实践。基于此观点,党的“依法治国”理念及主张,要想得到有效落实与推进,就必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时段地向国家的主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推介,通过持续、有效地教育引导,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于“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解和认同。

人民要拥护。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不断地证明着这样一个真理:无论推行什么样的主义、施行什么样的主张、实行什么样的政策,深受人民群众拥护的就必然成功,反之就必然失败。“依法治国”方略的部施也必将如此。当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依法治国”主张的理解,上升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康乐业的高度后,那种深潜于他们心中的对于“依法治国”方略充满澎湃激情、以及愿与法制共兴荣的理性价值趋向,必将如东方红日勃然腾出,随之而形成的必将是积极拥护的超然能量。

人民要参与。诚然,积极拥护绝不等于积极参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摆脱长久形成的人治惯性的束缚,只有承担“依法治国”推进重任的各司法机关不再单打独斗唱独角戏,只有真真切切的让人民群众扮演“依法治国”宏图伟业的主角,积极参与到“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来,“依法治国”才会真正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会由美奂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人民要主航。在“依法治国”的慢慢实践中,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司法机关切不可自以为是的将自己视为“依法治国”的主宰者、妄自尊大的将自己看成“依法治国”的急先锋、目空一切的将自己放在“依法治国”的供龛之上。必须有要始终学会妥善地处理水与舟的依附与辩证关系,必须要把主宰“依法治国”前行方向的权力交给人民群众来掌握,唯此,“依法治国”的方略才能永远运行在正确的轨道之上,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推进,法制中国的进程才能百舸竞发势不可挡。

人民要评判。作为长期以人治为主导、以法制为辅助的传统国度,若及早实现“依法治国”理想目标,就必须尽快的从思想观念、到价值取向、再到行为结果上最大限度的去“人治化”,因为人治的成分退出的速度快与慢、幅度大与小,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得好与坏。而“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得好与坏,最终的评价权和裁量权必须要交由人民群众来行使,当“人治”尺度真正退让成“法治”量度,还原为“民意”宽度时,“依法治国”的局面岂能不莺歌燕舞、九州气顺、国昌民兴。否则,自说自话、自吹自擂、媚上乜下、唯上(权力主体)不唯下(人民主体)的评判标尺,必然要将虽业已实施却艰难推进的“依法治国”方略夭折于路上。

言归正传,透过笔者综上的浅述微论,不难看出,“依法治国”方略如若得以顺利实施、有效推进,佳途就是要时刻走好群众路线。而中央一而再要求全党认真实践群众路线的初衷,也正是让全党倡导民本思想、回归民本正位、还原民本权利,以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得以顺利推进。

往期精选

围观

于凌 | 2018,妖娆着走来……

热文

【政见明说】王立明 | 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矛盾

《冰凌文学》编辑部

主编:凌子

编委:吴宝泉 韩松礼 沽船

半岛小筑 六一日月 程程

版面编辑:都督  方张

美术编辑:都督  方张

赞赏作者,鼓励原创

赏金半数是作者稿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