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通過軟件技術與社會的發展融合,東軟構建了自己的“數字領土”。

今天,人類社會進入一個新的融合時代,跨界、分享、協同、連接成爲普遍的商業模式。而東軟也已融入社會各行各業和各個角度,面對新的以融合爲特徵的數字時代,東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有了新的主張。

在敦煌舉辦的東軟解決方案論壇2018論壇上,東軟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積仁如是說。

面對新的以融合爲特徵的數字時代,劉積仁提出東軟對信息技術的6個新主張,並表示未來的東軟是用軟件創造價值和新商業模式的公司,將在融合中找到新的發展空間。

1.    信息技術已經成爲日用品、消費品,正在滲透並改變着社會生活方式。

2.    信息技術已經失去獨立性,變得無所不在,融合於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場景。

3.    信息技術進入平臺化、普及、快速傳播的時代,也是平臺、技術、工具免費的時代。

4.    今天的技術使用者比技術擁有者更知道技術發展的方向。

5.    技術擁有者必須要從專注於技術變成超越技術,成爲價值的創造者,新商業模式的探索者。

6.    技術進步的速度不斷加快,開放、融合、合作是技術路線重要組織部分。

成立於1991年的東軟,一直以來通過軟件技術與社會的發展融合,推動中國信息化建設和軟件產業的發展,同時構建自己的“數字領土”。

具體到醫療領域,東軟爲全球1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9000多家醫療機構提供數字醫療設備,爲國內400多家三甲醫院用戶、2500多家大型醫療機構、30000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院信息化管理等服務。

舉例來說,東軟與寧波市合作打造的寧波雲醫院是一種整合資源的融合。今年5月,寧波雲醫院家庭醫生簽約用戶達40萬,吸引當地90%醫療機構入駐,註冊醫生近4000人,註冊護士近2000人,覆蓋50多個醫學學科,開設近300家基層雲診室,完成在線診療(複診)175多萬條,協同門診6300多例。寧波雲醫院已在今年9月份開通“互聯網診療”接入醫保移動支付,實現真正意義的線上線下連續服務的閉環。

東軟醫療公司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共建eStroke溶栓取栓影像平臺,是一種創造資源的融合,實現中心醫院腦卒中相關醫療資源對基層醫院的輻射和下沉,推進腦卒中疾病救治水平的提升。

東軟通過融合構造新的和諧生態,例如與瀋陽市共同開展超級醫保服務,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有效控制了多年快速增長的住院人次,實現同比下降4%,住院費用下降2%,輕症支出減少1.1億元,人次下降20%。

劉積仁曾多次表示,“未來的醫療一定是科技驅動的醫療、一定是數據驅動的醫療、一定是人工智能驅動的醫療。”在他看來,進軍醫療人工智能產業是東軟集團佈局大健康產業勢在必行的一步棋,大健康領域是未來發展最重要的領域。“未來10-20年時間裏,東軟在大健康領域的投入會越來越大,我們在這個領域的收入也會越來越多。”

針對東軟醫療領域的技術融合發展實踐,我們與東軟集團副總裁兼醫療IT事業部總經理姚勇聊聊軟件定義醫院的那些事。

Q

東軟在大健康佈局的進展如何?在軟件定義醫療、軟件定義醫院的方面的架構是怎樣的?

姚勇:

目前爲止,東軟在大健康擁有完善的產業佈局,已經有六個獨立法人涉足大健康領域:東軟集團(下轄社保業務和醫療IT業務)、東軟數字醫療(影像設備)、東軟熙康(雲醫院)、東軟望海(醫院運營管理)、生活空間、融盛保險。集團還下設有東軟智能醫療研究院、東軟健康與醫療技術學院。

我們認爲“軟件定義”的時代已經到來。作爲承載人類知識的數字化結果,軟件是延伸人類知識與智能的載體。正是因爲軟件重構、分佈、傳播、放大、泛在了知識,“軟件定義一切”成爲可能。在醫療領域,軟件正推動醫療服務模式不斷升級。

關於軟件定義醫院,東軟的整體軟件架構覆蓋了醫療健康服務的全過程,具體體現在七大平臺上:醫療設備及物聯網平臺,例如東軟擁有醫療設備物聯平臺;軟件應用系統——東軟構建了醫療健康系統應用平臺,並於2016年發佈了東軟新一代醫院核心業務平臺RealOne Suite;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平臺:東軟擁有面向臨牀決策支持、腫瘤科研大數據、精準醫療與影像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成功實踐;資源配置及業務協同平臺:東軟在面向醫聯(共)體、基層衛生、遠程醫療方面都有成熟的案例與豐富的客戶資源;一鍵式全程健康服務平臺:東軟還擁有患者互聯網服務、家庭醫生簽約、醫保商保支付快賠等領域的創新應用;以及縱向還有兩個上下貫穿的平臺即運營管理平臺和安全管理平臺,東軟都有很好的積累。

Q

您怎麼看AI在智慧醫療上的應用?

姚勇:

IDC曾預測,截至2020年全球醫療數據量將達到40萬億GB,大約是2010年的30倍之多。可以說,信息化和醫療數據的規模和質量推動了醫療健康的進步和發展。AI在醫療大數據領域的參與度非常高,其優越性在於可以更高效地處理海量數據,迅速找到一些特徵和規律,在圖像識別上,人工智能的優越性表現的特別突出。AI可以利用龐大的醫學知識庫和數據庫,建立醫生的臨牀輔助決策系統,幫助醫生進行診斷。

我們也在跟專家聊,AI怎麼才能變成真正可以信賴的AI,其實這還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人工智能要在一個領域得以深度應用,機器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這需要漫長的積累過程。目前階段,人工投入還遠遠大於智能本身帶來的價值。但從長遠看,AI最終會變成我們的助手,但是我們也深刻的知道它需要不斷地完善,不斷地學習,我們要保持客觀的認知狀態,才能更好的理解它並應用它。

Q

東軟面向醫療健康衛生管理及科研大數據方向的深入落地有哪些表現?

姚勇:

面向醫療健康衛生管理與科研大數據,東軟主要聚焦兩方面,一是以居民健康服務爲核心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研究,另一方面就是面向腫瘤疾病領域的科研大數據研究。

東軟長期以來致力於面向腫瘤科研大數據的研究,藉助先進的IT技術,整合全院來自不同醫療業務系統的各類臨牀數據,藉助大數據平臺的海量數據併發處理能力,爲科研醫生提供一個集數據獲取、探索、處理、分析、挖掘於一體的自助式分析平臺,支持PB級醫療數據的存儲管理,查詢分析,服務了衆多大型三甲醫院科研用戶。我們聯合多家腫瘤醫院,在專科領域開展深入分析。例如,東軟與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合作開展面向“惡性腫瘤大數據分析與應用”的國家863項目,我們構建了大數據科研平臺並從事大數據應用研究,特別針對5家腫瘤醫院8年曆史診療數據進行腫瘤數據分析。

同時針對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研究,東軟也有很好的案例實踐。我們助力宜昌構建了“五個一爲主導的一體化智慧健康醫療+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服務模式,即“一個全民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一個健康管理大數據中心+一張多用途居民健康卡+一份動態智能的居民健康檔案+一張實時數據採集專網”,並基於此推動健康大數據平臺建設,目前已經接入了西陵區、伍家崗、點軍區、猇亭區、當陽市、枝江市、興山縣、五峯縣的143家醫療機構和368家藥店的個人醫保消費數據,每日採集六大類數據近180萬條,存儲數據已達數十億條。

Q

我們關注到,在慢病管理中,東軟花了很多精力在腫瘤疾病相關的數據分析,爲什麼先選擇這個細分領域?

姚勇:

並不是我們不關注其他慢病,而是癌症將會成爲未來新的慢病。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相關統計,惡性腫瘤是我國居民死因中排名第一的疾病。另外,從臨牀實驗發現,現有的臨牀試驗難以全面評估藥物方案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基因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豐富的基因組學數據,這些數據也可以爲腫瘤治療提供新型的技術手段。

我們想做的是和醫生在一起,關心整個疾病流程的閉環、服務的閉環。例如患者前往醫院就診,從診療檢查服務、到用藥管理服務、再到住院康復服務,所有圍繞患者診療的業務流程與體驗感受的服務都應當有效銜接並形成閉環。例如,手術後出院回家的注意事項,在醫院往往歸爲宣教內容,很少有專業人士把患者真正“管起來”,比如手術後用藥的調整,複查做什麼內容,怎麼做運動,飲食對疾病的影響。這同時也是業務的閉環,東軟致力於依靠技術實現多個組織的參與及銜接,服務業務鏈條的連貫。這樣的閉環體現在醫院業務流程的方方面面,而通過軟件思維,可以幫助醫院達到優化流程。而在這個價值鏈條,中利益的分配及價值的傳導涉及方方面面,包含藥品、保險等各個環節,只有構建有序的、合理的、共享的完整價值鏈條,纔會保障業務與服務的完整性。今天,東軟試圖在構建這個體系上多做一些貢獻,將相關各種要素連接起來,通過軟件與數據服務,連接院外與院內,實現診療服務的延伸,進一步提升患者的就診質量與健康體驗。

今年,我們啓動了面向腫瘤的專項,我們同腫瘤醫院聯合研發,建立惡性腫瘤大數據分析平臺,以電子病歷爲核心,信息蒐集涵蓋了患者基本信息、檢查檢驗信息、醫學影像信息、手術信息、治療信息(放療,化療,內分泌療法,靶向療法)、出院小結、隨訪記錄等。數據總記錄數超過10億條,存儲容量達到PB級,患者數量高達100萬人以上。

作者 | 茉莉

微信編輯 | 周星如

審稿編輯 | 茉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