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九原區哈林格爾鎮打圪壩村時,一陣掃帚的“沙沙”聲便叫醒了整個村莊,環衛工人像往常一樣來村裏清掃道路。

“40年前,村裏別說打掃了,就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全是土,都不敢穿皮鞋。再看現在,條條水泥路都通到家門口,還實施了城鄉環衛一體化,配上了保潔員,如今,穿上皮鞋出去也不怕髒了。”在家門口廣場上鍛鍊身體的村民李喜歡說。

村裏的蔬菜大棚

村裏也能處理污水

今年68歲的李喜歡是土生土長的打圪壩村人,改革開放40年來村裏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裏。李喜歡特意將記者領進他家的院子參觀,寬敞的院子被他和老伴打理得乾淨整潔,院裏被開墾出一片地,種着梨樹、蘋果樹和白菜、蔓菁等各種小菜,一排鮮豔的小菊花在牆角隨風搖曳,形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面。

“如今政府建設美麗鄉村,不光我們村裏有花有草有樹,你看我們家家戶戶院子裏也都是風景,這跟40年前的土農村比呀簡直就是天上地下!”李喜歡一邊自豪地說,一邊擰開牆邊的水龍頭,一股清水順着水管澆到了菜地裏。“這水其實是二次利用的水,過去髒水沒法澆菜,只好倒在路面上。現在我們安了污水處理設備,髒水又變成能澆菜澆樹的新水,又省水又環保。”李喜歡說。今年,九原區在包頭市首創性地開展了農村牧區分散式污水處理打樣工程。通過在村民家院裏安裝微型污水處理設備,將村民的生活污水通過三級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處理後的水可再利用衝廁或外排儲存用於灌溉植被,實現循環利用。減少了農村水污染和土地污染,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

看到李喜歡家的污水處理設備這麼好用,一時間,村民們紛紛要求登記安裝。作爲打樣,目前九原區已經給12個村的15戶村民安裝了設備,下一步將在整個九原區全面推開此項工程。

整潔的街道

“廁所革命”提升“氣質”

讓李喜歡驕傲的還不止這些,隨着九原區“廁所革命”的開展,今年村頭的公廁也從旱側改造成了“無水降解式環保廁所”。更讓李喜歡欣喜的是,“農村庭院乾式環保廁所”正在建到村民院裏。乾式環保廁所,即通過太陽能發電,利用葉輪轉動將糞便與秸稈粉末攪拌均勻擠壓後,就可直接作爲生態有機肥料重新利用,真正實現生態環保循環利用。今年九原區積極推進“廁所革命”,率先開展試點工作,按照羣衆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合理確定了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模式。目前,戶廁試點改造22座,公廁試點改造10座,預計在今年年底,九原區將對包括哈林格爾鎮在內的3個鎮的167個普通公廁和339個戶廁進行改造。

“廁所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這村裏就一點臭味兒也沒啦,那就跟城裏沒區別啦!”李喜歡說。村間小路四通八達、環衛保潔無死角、花草叢生綠樹掩映……40年前破舊的小土村變成了如今鳥語花香的田園村,村子的顏值提升了,名氣也跟着大了起來。李喜歡手一抬,指着他家隔壁那棟洋氣的小二樓說:“喏,這棟院子就是市裏人專門買下的,人家就爲了週末休息時來這兒放鬆兩天呢。像這樣的人在我們這兒可多了!”從過去村裏人往外走,到如今市裏人來村裏住,美麗鄉村建設讓哈林格爾鎮打圪壩村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鼓腰包更具幸福感

臨近晌午,李喜歡一家子提前約好了要去黃河邊下館子喫魚。從打圪壩村出來,驅車沿着一條綠樹成蔭的筆直公路一直向南行駛,李喜歡給記者當起了導遊。他說,這條路叫宋昭公路,是哈林格爾鎮的一條主幹路,也是鎮裏一條景觀路和致富路,更是連接市區到哈林格爾鎮的一條旅遊公路。“過去這就是條土路,不好走。農民都種大田,收入也不咋的。現在政府重新修了路,家家戶戶都在路兩邊蓋起了溫室大棚,發展起現代農業,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菜賣。”近年來,鎮裏憑藉着優越的地理優勢和農業優勢,在公路兩側發展起了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湧現出信步閒庭採摘園、田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批田園綜合體。特別是田禾、順倉等農民專業合作社,被當地人稱爲鎮裏的“五朵金花”,成了周邊地區響噹噹的品牌,也成爲市民們週末休閒娛樂爭相前往的地方。

說話間,一席人來到宋昭公路最南端的三垠才村。走在平坦的黃河景觀大道上向兩側看去,一邊是滔滔的黃河水,另一邊則是一家緊挨一家的小魚館。清一色的白牆青瓦、仿古風格的漁家小院呈現眼前,讓人感覺彷彿是來到了江南水鄉一般。記者跟着李喜歡來到了當地一家生意火爆的魚館,老闆劉祥是村裏第一個開魚館的人。“2004年我開魚館的時候,就是搭了兩個帳篷,客人也不多,後來鎮裏發展黃河旅遊,支持我建魚館,還給我院子裏建了涼亭、假山、噴泉,我的魚館越做越大,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最好的年份一年就掙了50萬哩!”劉祥高興地說。依託沿黃優勢,近年來哈林格爾鎮大力發展沿黃旅遊業,2012年,黃河景觀道修通;2016年,黃河謠民俗文化產業園建成;2017年,黃河國際房車露營地投入使用……在哈林格爾鎮的最南端,已經形成了一條沿黃經濟旅遊帶。隨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三垠才村也有越來越多的村民跟着搞起了“漁家樂”,村子的人氣也越來越高。從2013年只有9家魚館到現在的54家魚館,“漁家樂”已經成爲三垠才村的一個重要產業。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如今的哈林格爾鎮已成爲“美麗鄉村”的樣板和代言。

哈林格爾鎮副鎮長王永安掩飾不住自己的驕傲之情:2013年以來,哈林格爾鎮共新修建村內道路和街巷硬化450公里,全鎮真正實現了村村通、戶戶通;累計改造危舊房221戶,翻建土房1205戶;新建文化活動室7個、文化活動廣場23個4萬平方米、便民連鎖超市26個;安裝太陽能路燈3077盞……所有羣衆正在逐步享受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紅利:蘭桂村被住建部公佈爲2017年改善人居環境示範村,嗩吶村被評爲自治區新農村新牧區示範村。數據顯示,2017年哈林格爾鎮農牧民人均收入20871元,較2013年增長了9%。

採訪結束時已近黃昏,橘黃色的路燈亮起來,打圪壩村的小廣場上傳來了歡快的音樂,忙完農活兒的婦女們換上了乾淨的衣服,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包頭晚報記者 李碩 通訊員 辛玥 攝影 李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