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熄燈號丨三代從軍:6年10名軍人,這個家族不一般

天下相親與相愛

動身千里外

心自成一脈

——《相親相愛》

我這一家子

我敢斷言,軍營裏的“80後”,不會再有比我的家庭更熱鬧的:上次春節團聚,共有21人一起喫年夜飯,尚有多人缺席。

如果把我的家庭圈擴展到旁系親屬圈,則可稱之爲“軍人大家庭”:七大姑八大姨家都有人蔘軍,親戚聯誼會經常開成軍營團拜會。

我的父母一共生育8個子女,其中1個不幸夭折,半飽半餓中長大7人。我排行第5,上有4個兄長,下有1弟1妹。兄妹7人中,身高1.73米的我個子最小,卻最像父親。在下一代的13人中,大哥之子最像他的爺爺。

這是因爲,我和侄子都傳承光榮之家榮譽,接連參軍報國。

我家3代從軍,門第尚武。20世紀60年代,父親參軍到了雲南邊防,在南疆哨位堅守3年。退伍後他心有不甘,一直希望子女能傳承志願,“把兵當夠”。

報名參軍、報效祖國成了我這一家子永遠的話題。

幾位兄長都在合適的年齡嘗試過,可接連落選。也許是怕應徵再不過關被人笑話,我在18歲時選擇逃避,每逢徵兵季都在外打工。20歲那年,家人早早就讓我回家等候,哪兒也不許去。

頂住壓力,我昂首應徵。經過體檢和政審,終於如願以償,踏上進藏服役的漫漫天路。

一晃18年過去,我從青澀列兵成長爲副團職軍官,成爲家鄉父老口中的學習成才典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親屬眼中,穿軍裝的我變化很大,他們期盼着自己家也能走出軍人。

最初幾年,姑叔姨舅對我說得最多的是“你的表弟堂弟老大不小了,能否像你一樣去軍營鍛鍊鍛鍊”,我的回答是“積極應徵,抓住機遇”。經我鼓勵加油,小姨之子通過層層選拔,順利參軍進藏。

又過幾年,表哥表姐們對我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的表侄表外甥十六七了”,弦外之音是快夠參軍年齡了,我的侄子外甥們也希望“長大後成爲你”。

我讓他們對照徵兵標準積累參軍條件:至少讀完高中,不能文身,更不能學壞,以免體檢政審不過關。同時,要在法定年齡上網完成兵役登記,按程序報名應徵。

近6年來,我的親屬中相繼走出10名軍人,加上我和已是上士的表弟,這個大家庭累計有12人蔘軍。換言之,我們爲強軍固邊事業貢獻了一個加強班的力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這羣兵娃相互激勵、暗自較勁,都想成爲家族的驕傲、單位的精英。每年初,大家各自定下合理目標,把握節點,分段落實。到了年底,我們不僅自我評估,而且相互點驗,確保年年有收穫、歲歲有進步。

良性競爭助推健康成長。小夥伴們紛紛立功受獎,我也3次榮立二等功,帶頭建功立業。

父老鄉親用肯定的語氣說,這一家子真光榮,每名軍人都是好樣的。

晚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