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作爲上海之春重要承辦方之一的上海音樂學院,22日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祖國,我親愛的母親”——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聲樂新作品音樂會。本場音樂會呈現的14首聲樂作品,均是文學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歌曲,全部來自於上音作曲家們的最新創作。

上海之春:爲了她的生日,上音14部聲樂新作訴深情

這些新作或取材於現當代詩作,或是新創詩作,展現了祖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圖景,也訴說着作曲家們對祖國的深情眷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我愛這土地》《我用殘損的手掌》《鄉愁》取材於我國現當代著名詩人舒婷、艾青、戴望舒和余光中的同名詩作。《熱與愛》《我們的理想》《祖國之戀》《中華,光輝的太陽》等歌頌時代和未來。

不少作品也以音樂的語言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蒹葭》取材自《詩經•秦風》,《狂草》的部分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書法。上音作曲繫系主任周湘林介紹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詩詞,尤其是古典格律詩詞,非常有意境,作曲系理所應當以專業所長獻禮祖國母親的生日。”

上海之春:爲了她的生日,上音14部聲樂新作訴深情

爲了這次創作,上音作曲系年前做了一次發動,包括上海音樂家協會主席許舒亞、副主席徐孟東等教授都積極參與。作曲家們不僅在藝術品質上花足心思,更考慮到這些作品的傳唱性,他們還研究了演唱自己作品的歌唱家聲音,根據他們的特點創作。有“中國飛來的夜鶯”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等等紛紛加入,義務演出。

上海之春:爲了她的生日,上音14部聲樂新作訴深情

上海音樂學院是中國藝術歌曲的歷史重鎮,衣鉢的傳承始從黃自先生與蕭友梅先生,如今,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等一批上音人,也在致力於將中國藝術歌曲推廣到國際舞臺,以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彰顯文化自信。廖昌永表示,“中華5000年的文明史從未斷流、從未乾涸的原因,是語言、是文字的傳承,而音樂家要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我們的文化表示尊重。我們要支持原創作品,推新人推新作,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藝術家參與到這樣的原創中國作品的創作中來。”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曹夢雅

編輯:盛豔姿

責任編輯:朱穎

上海之春:爲了她的生日,上音14部聲樂新作訴深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