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为美媒报道的中美重型运载火箭对比效果图。左1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2016年9月30日公布的超重型运载火箭“星际运输系统”(Interplanetary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计划,计划2027~2030年首飞;左2为曾执行载人登月任务,人类目前使用过的自重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Saturn V ),1967年11月9日首飞。左3为美国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2016年9月13日公布的新型火箭"新格伦"(New Glenn)计划,计划2020年首飞。左4为中国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计划2028年首飞。(拖拽图片可查看大图)

(科技日11月2日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重型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张智,10月31日首次公开介绍了我国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有关情况。他表示,我国重型火箭项目分为3个发展阶段,未来的重型火箭将运用可重复使用技术,而且更为自主、智能。

张智在航天科技集团10月31日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在重型火箭项目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系列构型模块的研制,实现火箭首飞,使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火星取样返回、载人月球探测等重大工程需求。第二阶段将进一步完善重型火箭系列化构型,进行应用飞行,同时利用可重复使用技术进一步降低火箭成本。

在第三阶段,我国将研发新材料、新动力等更多新技术,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火箭对载人登火、空间太阳能电站等更大规模空间探测任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适应性。

张智表示,重型火箭也将在目前技术基础上再进一步。“大家知道,现在火箭发射时,要带着‘脐带塔’、带着‘气’,有很复杂的一套东西。未来火箭要在智能化、自主性道路上向前走。”张智说,“将来重型火箭发射,可能再也不需要勤务塔,发射区是平的,车运过去加注就可以发射;也不需要测控船出海,完全实现天基测控。”

张智透露,目前长征九号火箭研制顺利,其总体方案已通过集团级专家评审,各分系统方案基本明确;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预计于2019年6月完成首台整机装配,具备短程试车条件;大直径贮箱基本完成零部组件的研制攻关,2019年将完成大直径贮箱和集中力壳段的研制。

据悉,长征九号是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通过对助推器数量以及芯一级的调整,可以构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的系列化型谱。按照任务规划,该火箭预计将于2028年前后实现首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