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奕   星

編輯|白復海

琳 琳

同事小樊愛擡槓,總能槓到別人懷疑人生。明明你說的是一般現象,他偏要用特例和你擡槓。比如,你說塗一塗祕密花園可以排遣生活壓力,他卻說塗畫減壓都是騙人的,而且有人因多日塗畫致血壓升高住院。有時,他明明知道自己是錯的,卻死不承認。在我看來,他根本不是要講道理,似乎只要懟得對方喫癟,他就心滿意足了。想不通,小樊這是何必呢?

奕星  心理諮詢師:

琳琳,不知道你到過東北沒?東北有一個比較古老的習俗,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身強力壯的兩人抬着竹槓,上面有個轎子,一個小丑坐在裏面。轎子在人羣裏穿梭,圍觀的人羣和小丑鬥嘴比賽,用花巧的話對罵。據說,這是源自滿族的“擡槓會”,也是我們所說的擡槓起源。

通常認爲,擡槓是一種缺乏建設性的口水浪費。然而,生活中總有人爲槓癡狂,不槓一地雞毛誓不罷休。在我看來,這可能與“槓主”的角色狀態錯位有關。

職場是成人的世界,其標配的關鍵詞應該是成熟、智慧、客觀等。然而,由於某些原因,一部分人的自我發展與年齡增長並不完全匹配,他們的自我認知還停留在叛逆的青少年狀態。因爲心中住着一個沒長大的孩子,他們更多地表現出意氣用事、自我中心等情緒狀態。成熟成年人大都喜歡以溝通對話來處理人際關係,而那些處於兒童狀態的人,則更多用簡單的一句否定,甚至是偏執的言論來終結話題。這種角色狀態的錯位,以及由此產生的非同頻溝通效應,是擡槓行爲高發的一個原因。

保有童年的簡單、純真是個體的自由,但現實不會永遠遷就、眷顧一個任性的孩子。要想被成人世界接納,建議快快成長起來吧,用成人的方式解決成人世界的問題。

另外,遭遇挫折以及由此引發的轉移攻擊也會導致擡槓行爲頻發。琳琳,我們每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想追求發展的目標。但有句俗話說,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個體在實現目標的道路上,總會遭遇許多障礙,這都會讓我們產生挫折心理,而挫折會引發某種形式的攻擊。而且,有時候因爲逃避心理,人們往往不會直接對挫折源進行攻擊。跟同事擡槓,懟得同事啞口無言、面紅耳赤,恰恰是轉嫁負面情緒的一種表現形式。

一般來說,挫折情緒宣泄的對象,選的都是比較弱小、相對無害的。所以,琳琳,如果同事小樊總是找你擡槓,不時在你面前打開攻擊情緒的塞子,肆無忌憚地釋放憤怒情緒,那麼,你該想辦法強大自己啦!

也有一類人喜歡在擡槓中找尋存在感,以彌補自卑心理。我有一個朋友,她小時候歷經坎坷,成年後生活還是沒有太多的起色。她是朋友圈出名的擡槓專業戶。在我看來,她需要通過言語上的優勢,來贏得其他人的認同、關注和讚賞。也許,看到生活裏一帆風順的人在她的伶牙俐齒前喫癟,能撫慰她失衡的內心。琳琳,如果小樊屬於此列,對於他你可以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畢竟生活不易。

講到最後,我想告訴你,其實擡槓曾經還是戰爭裏一種必備的手段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的電視劇就會發現,兩軍廝殺之前,出戰的大將都要互相叫罵一通,罵不過的一方會大喊“少廢話,拿命來”,然後放馬廝殺。在那個時代,擡槓吵架是爲激怒對方,從而贏得戰爭的勝利。吵不過就比拳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不過還是有人把嘴巴當作刀子使。遇到這樣的人,如非必要,微微一笑轉身離開可能是最好的回應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