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8日消息,新浪財經獲悉,近期,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下發了以《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爲主題的一份金融簡報(下稱“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爲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其實防範此類風險。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期下發一份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爲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其實防範此類風險(新浪財經)。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近期下發一份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爲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其實防範此類風險(新浪財經)

全文如下>>>

“炒鞋”等是近段時間興起的熱潮,源於外來的一種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衆圈子的愛好,但現正被蜂擁而至的投機客包圍。

央行上海分行警示“炒鞋”風險 或存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問題

10月18日消息,新浪財經獲悉,近期,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下發了以《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爲主題的一份金融簡報(下稱“金融簡報”),其中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爲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其實防範此類風險。

“炒鞋”等是近段時間興起的熱潮,源於外來的一種球鞋文化,原本只是小衆圈子的愛好,但現正被蜂擁而至的投機客包圍。

目前國內已有10餘個“炒鞋”平臺,毒、Nice、鬥牛、當課(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現出參與者數量多、交易量大、價格波動劇烈等特徵。上述金融簡報提示,“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衆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

而如今“炒鞋”交易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簡報中提到,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爲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羣體性事件。

該金融簡報進行了風險提示,要求各義務機構提高對“炒鞋”對關注和研究,加強對相關反洗錢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人質對照上述業務風險,即使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對“炒鞋”背後潛在的金融風險做到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防止“炒鞋”亂象事態蔓延,防範羣體性金融事件,引導理性消費和投資,發現相關情況及時上報。

同時,該簡報還稱,各義務機構要加強對涉及“炒鞋”平臺的資金交易監測,強化對“炒鞋”平臺風險特徵的識別,發現或有合理理由懷疑平臺參與洗錢等犯罪活動的,應及時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