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平,是《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的精神代表,儘管孫少平出生在一個爛包光景的家裏,但是他卻有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和態度,他能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

縱使少平一直走在荊棘叢生的路上,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難,對他來說不僅僅是考驗,而是他通往成功的階梯。他的內心不但不會責怪那些曾經爲難他的人,他甚至是感激他們。他驕傲地將此稱作“苦難的學說”。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平凡又艱苦的日子裏,孫少平一直保持着初心,沒有任何的改變。他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勞動,讀書學習,沒有放鬆絲毫。對人待事也是,一直保持着一顆善良無私的心。面對感情,永遠追求着單純的美好。他可以通過吳仲平在城裏獲得一份好的工作,也可以和金秀組成一個比較好的家庭,但他沒有,因爲他不想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在平凡的世界裏過着平淡的生活。這種平淡的生活讓我們自己把自己變成曾經最討厭的人。

父母當初看重婚姻的物質條件,而我們說父母世俗,婚姻應該以愛情爲前提,經年之後,我們看着奢華的婚禮,心裏默默想女兒以後也要嫁個物質條件相對好的人。

畢業找工作,在機關單位辦事問話,走出來罵那些窗口苦瓜臉,話比錢值錢的工作人,熟知,某一天我們也會愛理不理,能少說一句絕不多說半個字。

剛走上社會,我們對自己說要堅持運動保持健康的身體,繼續學習充實自己。可是沒過幾年,每到週末我們就挺着日漸飽滿肚子刷劇玩遊戲,什麼運動,什麼學習,統統扔到腦後了。

房貸,車貸,日常開銷,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在種種現實問題面前,我們的旅行計劃一拖再拖,最終化爲泡影。

我們被生活壓彎了腰,有時抬起頭看頭頂那一縷陽光都覺得是一種奢侈。一天二十四小時,除去喫飯,睡覺的時間,剩下的都讓手機,工作,孩子分食殆盡。

我們一步一步的向生活妥協,慢慢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