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大連萬達集團官方發佈消息稱,騰訊控股作爲主發起方、聯合蘇寧雲商、融創中國和京東340億元入股萬達商業,收購萬達商業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

接手萬達,騰訊這個接盤俠能不能做?

“騰百萬”巨坑在前,騰訊接盤風險中的萬達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飛凡不在,騰訊折戟

4年前,當馬化騰,李彥宏和王健林三個首富合體,高調宣佈“騰百萬”成立時,中國的商業場着實歡騰了一陣。

4年後,世事滄桑,曾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萬達電商“飛凡”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將裁去70%的員工。萬達網科相關負責人只是對外稱:“隨着網科集團自身業務板塊的逐步清晰,公司決定圍繞核心內容優化人員結構,聚焦專注的數字化業務,進而爲用戶提供更爲優質的服務。”

至此騰訊想依靠萬達進入電商市場的想法再次折戟。

“騰百萬”巨坑在前,騰訊接盤風險中的萬達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騰訊入股萬達,能緩解騰訊新零售的焦慮嗎?

自馬雲提出“新零售”後,互聯網大佬紛紛聯姻實體巨頭,騰訊和阿里之間的戰爭也從線上走向了線下。騰訊自然也緊隨其上,先是與京東宣佈推出了無界零售方案“京騰計劃”,隨後入股永輝,加碼新零售佈局,此次入股萬達,也是爲了增強“新零售”佈局。但是與阿里相比,騰訊的劣勢依然很明顯。

“騰百萬”巨坑在前,騰訊接盤風險中的萬達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電商和零售一直不是騰訊所擅長做的。相比於阿里能夠發動自己旗下的資源來建立業務體系,騰訊很多時候更加青睞於以“買買買”的方式來打造零售業務,但是成功的商業矩陣絕對不是隻靠買買買來實現的。此時入股萬達也是爲了豐富線下場景,但是入股萬達真的能緩解騰訊的困局嗎?

去年9月,標普、穆迪先後下調萬達商業至“垃圾級”,1月4日,惠譽聲明:如果萬達的海外銀團貸款行要求提前還款,而萬達不能立刻滿足這些要求;或者說該公司不能籌集足夠海外流動資金,來償還2018年3月到期的海外銀團貸款中第二部分的5.1億美元,那麼萬達的流動性狀況可能會面臨巨大壓力。

顯而易見,萬達缺錢,騰訊想要線下流量,但是眼下的萬達正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對於着急迴歸A股的萬達來說,這只是一筆“過橋”資金罷了;而騰訊對於萬達而言,既沒有“新零售”那一套可落地的戰略,也沒有像盒馬鮮生、淘鮮達這樣的實施工具,這讓騰訊只能成爲一個“去中心化”的賦能者,對於新零售實際意義並不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