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11月2日《人民公安報·劍蘭週刊》

李劍虹工作照。

18年,他從刀光劍影中走過

□本報記者 王 梅

在江西萍鄉公安,提起緝毒民警李劍虹的名字,可謂無人不曉。在戰友眼中,他是緝毒戰線的一把利劍,是處處衝鋒在前的好兄弟;在母親眼中,他是引以爲豪的好兒子;在妻子眼中,他是有責任有擔當的好丈夫;在兒子眼中,他又是充滿舐犢之情的好爸爸。

有人說,緝毒警察是刀尖上的舞者,這個比喻用在李劍虹身上再恰當不過了。在20多年的警察生涯中,他有18年都是在緝毒一線的刀光劍影中走過,無數次與死神擦肩,流血負傷更是常有的事。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年復一年地與毒魔生死較量,使李劍虹寬闊的額頭和堅毅的眼神中留下了些許滄桑痕跡,而他對警察職業無比摯愛的那份初心卻愈加堅定,且聽這位緝毒大隊長帶領戰友經歷的一個個驚心故事和感人的生活點滴——

危急關頭,他是真正的硬漢

副大隊長廖延象與李劍虹是一對默契的搭檔,兩人共事多年。對李劍虹面對兇殘毒販時的英勇表現,廖延象感嘆不已,深深敬佩。

那是2014年8月8日,萍鄉市公安局禁毒支隊破獲一起公安部毒品目標案件,抓獲周某等13名販毒嫌疑人,繳獲毒品冰毒11公斤。經訊問和數月的追蹤偵查,禁毒支隊確定這批毒品來源於廣東省揭陽市的唐某之手,爲此組成專案組,於11月28日派李劍虹與劉宇哲、廖延象、張凌峯赴揭陽對唐某實施抓捕。

爲了搶奪破案先機,李劍虹和戰友們連夜開車十幾個小時趕到揭陽市的惠來縣某村。在當地民警配合下,他們偵查蹲守多日,終於掌握了唐某的藏身位置就在村內一棟正在修建的樓房內,經周密策劃決定收網。

12月6日凌晨3時,祕密潛伏的隊員快速出擊,對在建樓房實施包圍,李劍虹負責搜索作爲重點的樓房二層。當時,樓內漆黑一片,到處堆積着建築材料,地形複雜,時時面臨暗藏的危險,其緊張的氣氛絕不亞於警匪片中的驚魂橋段。李劍虹屏氣凝神,小心而警惕地挪動着腳步……突然,他聽到一角落有異常響動——正是藏匿於此的販毒嫌疑人唐某。瞬間,李劍虹一個飛身將其撲倒在地,隨即兩人抱作一團,在磚石堆中廝打。就在雙方殊死搏鬥、僵持不下之時,氣急敗壞的唐某猛地一口,狠狠咬在李劍虹右手虎口處……短短几十秒中,李劍虹經歷着也許是從警生涯中最深的痛,但他咬緊牙關,雙手鐵鉗般牢牢地扼住唐某不放,直至廖延象等戰友趕到,共同將唐某制伏。最後,張凌峯用力掐住唐某的嘴,唐某才鬆口。

再看李劍虹的右手,已是鮮血淋漓,額頭上滿是豆大的汗珠,臉色煞白。這位硬漢沒有瞬間猶豫,脫下身上的襯衣當繃帶,讓戰友給他簡單包紮後,不顧大家勸他先去醫院的請求,與戰友一道將唐某押解到公安機關。事後經醫院診斷,李劍虹右手虎口處爲開放性深度咬傷,縫了五針;胸部頸部多處受傷,腿部也多處軟組織損傷。之後,李劍虹的右手腫了幾個月才慢慢恢復。

捨生忘死,他永遠衝在最前面

作爲大隊長,平日,李劍虹叮囑戰友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注意安全”,因爲他深知他們每個人都是家中的頂樑柱,一旦有什麼閃失,將意味着一個家庭的災難。然而每次面臨危險時,李劍虹卻總是捨生忘死衝在最前面的那個人。對此,與他一起在緝毒一線摸爬滾打已經15個年頭的張凌峯感觸很深。

2012年9月,李劍虹帶領隊員偵辦一起特大武裝販毒案,嫌疑人徐某曾放出狂言:“如果誰來抓我,我就炸死他。”由於該案涉案人員多,作爲帶隊的大隊長,李劍虹主動承擔了抓捕徐某的任務。

抓捕那天,當李劍虹帶領隊員實施抓捕時,剛吸完毒的徐某手持炸藥和打火機,面對圍捕的民警大聲吼道:“今天誰過來我就炸死誰,大家同歸於盡!”危險關頭,個子並不高大的李劍虹英勇果斷,就在徐某剛要點燃炸藥的瞬間撲了過去,將徐某按倒。倒地後的徐某仍負隅頑抗,竟從腰間抽出已經上膛的手槍。身手矯健的李劍虹眼疾手快,迅速控制住徐某的雙手,隨後在戰友的配合下,將這個窮兇極惡的毒販擒獲。當場,在徐某的牀下搜出自製炸彈9枚,繳獲毒品3公斤,繼而徹底搗毀了這個橫跨兩省三地的販毒團伙。

2018年年初,禁毒支隊得到線索,一輛外地牌照貨車裝載數噸疑似製毒物品進入萍鄉後“消失”,市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偵破,指令李劍虹帶領張凌峯等4名隊員發現並跟蹤嫌疑車輛。正值臘月,突然降溫下起小雪,緊急受命的5名民警都沒來得及添加衣服就擠進一輛老舊的捷達車裏,連夜開始蹲守。5個成年人蜷縮在車內狹小的空間裏完全動彈不得,加上又冷又餓,每一分鐘都是痛苦的煎熬。爲了騰出空間讓其他人能稍微舒服一些,李劍虹決定自己下車蹲守,隊友極力阻攔,他卻小聲開玩笑安慰說:“就我的長相和身材不容易暴露,放心吧!”就這樣,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寒夜,李劍虹在旁邊一個簡易工棚的屋檐下一蹲就是4個多小時。

經過艱苦蹲守,嫌疑車輛終於進入他們的視線,又通過多日追蹤偵查,他們發現了位於一座山頂的製毒窩點,但周圍設置了重重看守和紅外監控探頭,無法從正常的道路上山。爲了徹底搗毀窩點,必須搞清其準確位置、地形等情況,李劍虹與隊員在這座山的周邊反覆踩點後分析判斷,只能趁天黑隱蔽從旁邊一座山的背後上去。於是,李劍虹帶領張凌峯、榮林和肖冬兩度夜晚上山偵查。這座根本沒有路的荒山遍佈荊棘、樹叢和半人多高的雜草,還暗藏着非法捕獵人員設置的獵夾和陷阱,很多地方陡峭、溼滑,稍不小心便會墜入懸崖。他們帶了兩把砍刀,一路披荊斬棘。爲了保護戰友,李劍虹始終走在最前面,還不斷提醒身後的戰友與自己保持兩三米的距離,這樣一旦他發生意外,走在後面的人還來得及避免。兩次偵查完下山,四個人都是遍體鱗傷,滿身滿頭的泥巴、雜草。

他們的艱辛付出爲徹底摧毀這一製毒窩點剷平了道路。這起特大非法生產製毒物品案最終成功告破,抓獲犯罪嫌疑人16名,繳獲各類製毒原料14.97噸。

憑着身先士卒的作風和過硬的能力,李劍虹帶出了一支敢打敢拼的緝毒隊伍,10年來他們共破獲涉毒案件600餘起,抓獲涉毒犯罪嫌疑人1700餘名,繳獲各類毒品209公斤,全大隊7名隊員個個屢次立功、獲得嘉獎。

重感情有擔當,他的肩上是沉甸甸的責任

危險面前,李劍虹總是下意識地把戰友擋在身後,而他又何嘗不是爲人子、爲人夫、爲人父,是家中強大的支柱呢。

李劍虹14歲時,當警察的父親就因公殉職,時年才40多歲的母親艱難地把他和妹妹拉扯大。後來,從小就決心繼承父親的事業、心懷警察夢想的李劍虹終於如願從警,而且成爲他最熱愛也更充滿挑戰的緝毒警。

事業上的執著追求總是與責任、擔當和艱辛的付出相伴,而這背後又常常是對親人的深深愧疚,對於一名緝毒警察更是如此。

2008年春節臨近,支隊決定對一起艱苦偵查一年多的特大武裝販毒案進行收網。因爲案情重大,販毒網絡涉及三省六地,支隊長帶隊,李劍虹作爲主要成員,與支隊其他民警一起出徵,南下廣東。

正值案件進入關鍵時刻,李劍虹突然接到妻子電話說,母親在家不慎摔斷盆骨,生活不能自理,而妻子又在南昌上班,3歲的兒子也無人照料……“這可怎麼辦啊!”妻子焦急又無助的哭訴碾碎了李劍虹的心。他心急如焚,卻硬是沒有向領導請假,內心掙扎了很久,最終橫下一條心,安慰鼓勵妻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直到20多天後的除夕,李劍虹纔回到家中。眼前的一幕讓他流下了眼淚:臥牀的母親,年幼的兒子,家裏雜亂無章,已近春節,別人家都在忙着買年貨,而自己家裏卻只有病人的呻吟,小孩的哭鬧,此時此刻,他內心真是五味雜陳……

所有這一切,李劍虹默默而堅強地面對,是過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才被戰友們得知。

雖然愧對家庭和孩子,但每當案子破了,繳獲了毒品,抓着了毒販,李劍虹就覺得自己的工作特別有意義。特別是看到因吸毒販毒,造成一個個家破人亡的慘劇,就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爲了摯愛的事業,也爲了彌補對家人的這份歉疚,他竭盡所能——多年前,妻子因爲工作出色被調到南昌工作,只能週末回家,他全力支持妻子的事業,從那時起開啓了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只要不出差辦案,即便是加班,他都會盡力利用短暫的空隙時間趕回家爲兒子準備好早、午飯,從小已經習慣獨自在家的兒子也早早練就了極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如今已經是一名成績優秀的初中生了;2010年,母親因心臟病住院做手術,當時正在開展打擊零星販毒專項行動,兩個多月時間裏,李劍虹白天跑案子,晚上在醫院照顧母親,晝夜奔忙,硬是扛了下來。

在戰友和家人眼中,李劍虹就是這樣一個重感情,有擔當,對事業無怨無悔的緝毒警察。他驕人的業績,讓我們分明看到了一個大寫的人。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

人物紀實 | 魏江:“小諸葛”+“拼命三郎”的複合體

忠誠頌 | 王超:憑的就是這憨勁兒

人物紀實 | 喊山

散文 | 紅綠山水

散文 | 戶籍室裏的“小燕子”

詩與畫 | 風吹花解語

警路心語 | 天地良善,不過有時糊塗

聲 明

《劍蘭週刊》所刊作品的微信製作發佈權歸人民公安報社副刊部所有,任何其它機構或個人的微信公號不得在未取得書面許可的前提下擅自發布《劍蘭週刊》作品。違者我們將嚴格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