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印江供電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專門爲茶廠安裝了兩臺變壓器和線路,讓該村茶葉加工由燃煤變電能,開足馬力復工復產,確保在疫情影響下今年春茶採摘加工收入仍有新突破。因茶廠新用上電,各種最新的炒茶機生產設備開始作業,爲確保茶葉加工機械設備連續正常運轉,印江電力部門的兩名作業員上門進行電力設施檢修和維護,及時幫助解決用電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春光明媚三月天,採茶製茶好時節。3月10日,銅仁市印江自治縣團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福銘茶廠,由原來的燃煤加工全部換上電力能源,所有生產線全速運轉投產。

團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福銘茶業加工廠運行以來,一直採取燃煤的方式加工茶葉,存在效率低、污染大、成本高等弊端。近日,印江供電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專門爲茶廠安裝了兩臺變壓器和線路,讓該村茶葉加工由燃煤變電能,開足馬力復工復產,確保在疫情影響下今年春茶採摘加工收入仍有新突破。

“我們煤改電之後,生產速度提快了。今年翠峯茶要炒到三千斤左右,產值達到一百五十萬元左右。”印江縣新寨鎮團山村福銘茶廠車間主任代澤情高興地與工人們算着翠峯茶的收入賬。

因茶廠新用上電,各種最新的炒茶機生產設備開始作業,爲確保茶葉加工機械設備連續正常運轉,印江電力部門的兩名作業員上門進行電力設施檢修和維護,及時幫助解決用電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他們茶廠是今年纔開始用電。這些設備在調試當中,這幾天我們全力以赴做好跟蹤服務,保證他們茶葉加工正常運行。”印江供電局新寨供電所配網綜合中級作業員代如強一邊檢修電路一邊說道。

雖然受疫情耽誤,今年春茶採摘較往年遲了些,但村合作社收購鮮葉價格和往年一樣,按照40元每斤的價格回收,絲毫不影響村民們採摘春茶的熱情。在該村一望無際的茶園裏,村民們挎着竹籮,一大早就來到茶壟間開始採摘新茶。“每年茶葉開採了我都會來茶山上採茶,一年光摘茶要掙1萬多塊錢。對這個工作很滿意,又自由,離家又近。”印江縣新寨鎮團山村羣衆陳倫萍看着竹籮裏滿滿的茶青,臉上洋溢着收穫的喜悅。

近年來,新寨鎮團山村圍繞印江“2+N”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茶葉種植,通過建立“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地+農戶+貧困戶”抱團發展利益聯結機制,引導羣衆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入股分紅等多種形式增加村民收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