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黄山摄影报道 酸芋蒙爽口开胃,脆嫩鲜美,消荤解滞,是佐餐即食佳品。说起酸芋蒙,让我市民众印象最为深刻的要数防城区那良镇大村村村民腌制的酸芋蒙了,其以独特的味道收获了众多粉丝。10月,又到了芋蒙大量上市的季节,大村村的村民正忙于新一轮的采收、腌制。

10月29日,记者在大村村看到,这里到处都种植着芋蒙。在堆满淤泥的芋蒙田里,芋蒙茁壮、墨绿,已有一米多高,长势喜人。在一处田间,村民黄瑞玉黄大嫂戴上手套,正在选割生芋蒙(如左图)。她说,看着叶子渐黄就可以采收了,一般三四天采收一批。

大村村林支书介绍,大村村有腌制芋蒙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他们腌制的芋蒙除了自己食用外,剩余的还供应市场。目前全村种植芋蒙300亩,一年两造,常种的芋种为菜芋和红芽芋两种。农历九月中旬至十月初正好是第二造芋蒙大量上市的季节,这个时间段,都会有客商求购。

采收结束,黄大嫂要回家着手腌制了。她告诉记者,相对于红芽芋腌制后的菜芋蒙色泽橙黄透亮,口感极佳,是人们最喜爱的品种。谈话间,黄大嫂已开始熟练地撕剥着芋蒙皮。这是腌制芋蒙的第一道工序。她说,撕剥生芋蒙皮时必须做好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穿着长袖的外套。如果在撕剥芋蒙皮时不慎被液汁飞溅到皮肤上,一定要及时用盐水冲洗,否则皮肤会瘙痒大半天。

剥好皮后,黄大嫂在地上铺一层垫子,将生芋蒙放到砧板上切成小段,倒入一个腌制芋蒙的大桶里。记者看到,大桶有半缸盐水,因为重复多次腌制,盐水被染上了黄色。“这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每个人习惯都不一样,我一般腌制50公斤的生芋蒙,配盐5公斤左右。”黄大嫂告诉记者,新鲜的盐水虽然看起来新鲜纯净,但腌制出来的芋蒙色泽和味道都不理想。腌制芋蒙的盐水最好是用重复多次腌制过的。“生芋蒙要置入腌制大缸里浸泡3~5天才能用沥篮捞起来,再压干盐水,这是第三道工序。”黄大嫂补充道。

前一批芋蒙已腌制成功,被捞起来沥干。记者看到,已经腌制好的酸芋蒙色泽橙黄透亮,很是好看。旁边,一位阿婆正帮忙打包,把腌制好的芋蒙装到2.5公斤的塑料罐里。原来,经常会有一些客商定点采购黄大嫂的芋蒙做礼品,这些是她根据顾客需要准备的一些包装罐。

一旁的驻村指导员透露,黄大嫂腌制的芋蒙很受欢迎,这段时间经常有客商打电话来预约。记者了解到,腌制好的芋蒙按照每公斤6元的售价计算,种植一亩一造可收入9000元。

如今,大村村的芋蒙已形成了种植规模,逐渐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产品主要在南宁、防城、钦州、北海等地销售。2016年,大村村已经成立种植合作社,并开始谋划芋蒙包装及发展,力争进一步做大芋蒙特色加工产业。

编辑:黄丽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