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黃山攝影報道 酸芋蒙爽口開胃,脆嫩鮮美,消葷解滯,是佐餐即食佳品。說起酸芋蒙,讓我市民衆印象最爲深刻的要數防城區那良鎮大村村村民醃製的酸芋蒙了,其以獨特的味道收穫了衆多粉絲。10月,又到了芋蒙大量上市的季節,大村村的村民正忙於新一輪的採收、醃製。

10月29日,記者在大村村看到,這裏到處都種植着芋蒙。在堆滿淤泥的芋蒙田裏,芋蒙茁壯、墨綠,已有一米多高,長勢喜人。在一處田間,村民黃瑞玉黃大嫂戴上手套,正在選割生芋蒙(如左圖)。她說,看着葉子漸黃就可以採收了,一般三四天採收一批。

大村村林支書介紹,大村村有醃製芋蒙的傳統,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醃製。他們醃製的芋蒙除了自己食用外,剩餘的還供應市場。目前全村種植芋蒙300畝,一年兩造,常種的芋種爲菜芋和紅芽芋兩種。農曆九月中旬至十月初正好是第二造芋蒙大量上市的季節,這個時間段,都會有客商求購。

採收結束,黃大嫂要回家着手醃製了。她告訴記者,相對於紅芽芋醃製後的菜芋蒙色澤橙黃透亮,口感極佳,是人們最喜愛的品種。談話間,黃大嫂已開始熟練地撕剝着芋蒙皮。這是醃製芋蒙的第一道工序。她說,撕剝生芋蒙皮時必須做好防護措施,如戴上手套,穿着長袖的外套。如果在撕剝芋蒙皮時不慎被液汁飛濺到皮膚上,一定要及時用鹽水沖洗,否則皮膚會瘙癢大半天。

剝好皮後,黃大嫂在地上鋪一層墊子,將生芋蒙放到砧板上切成小段,倒入一個醃製芋蒙的大桶裏。記者看到,大桶有半缸鹽水,因爲重複多次醃製,鹽水被染上了黃色。“這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最關鍵的一道工序。每個人習慣都不一樣,我一般醃製50公斤的生芋蒙,配鹽5公斤左右。”黃大嫂告訴記者,新鮮的鹽水雖然看起來新鮮純淨,但醃製出來的芋蒙色澤和味道都不理想。醃製芋蒙的鹽水最好是用重複多次醃製過的。“生芋蒙要置入醃製大缸裏浸泡3~5天才能用瀝籃撈起來,再壓幹鹽水,這是第三道工序。”黃大嫂補充道。

前一批芋蒙已醃製成功,被撈起來瀝乾。記者看到,已經醃製好的酸芋蒙色澤橙黃透亮,很是好看。旁邊,一位阿婆正幫忙打包,把醃製好的芋蒙裝到2.5公斤的塑料罐裏。原來,經常會有一些客商定點採購黃大嫂的芋蒙做禮品,這些是她根據顧客需要準備的一些包裝罐。

一旁的駐村指導員透露,黃大嫂醃製的芋蒙很受歡迎,這段時間經常有客商打電話來預約。記者瞭解到,醃製好的芋蒙按照每公斤6元的售價計算,種植一畝一造可收入9000元。

如今,大村村的芋蒙已形成了種植規模,逐漸形成了一個特色產業,產品主要在南寧、防城、欽州、北海等地銷售。2016年,大村村已經成立種植合作社,並開始謀劃芋蒙包裝及發展,力爭進一步做大芋蒙特色加工產業。

編輯:黃麗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