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字節跳動公司在成都舉辦了《爲什麼是成都——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研究報告》發佈暨研討會,歷史文化、新聞傳播、城市規劃、建築學等多領域專家出席,共同探討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中,成都存在的優勢與潛力,探尋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有效路徑。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表示,此次字節跳動公司充分發揮自身數據集成和數據研究的能力,通過建構國際性城市文化發展的指標體系,對標世界文化名城,重構當代中國世界性城市文化建設的目標和路徑,特別是對成都具有代表性的222個文化元素建立數學模型,分析其資源的性質和現實的影響力,令人印象深刻,這一模式爲成都乃至其他城市在今後的規劃建設中提供了有益的啓示,並大大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戰略成功率,值得推廣與學習。

傅才武認爲,當今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爲基礎的全球化時代,城市的文化建立與傳播更加離不開本國本民族文化傳統與世界文化交織的大背景,在21世紀中國文化深度融入世界並深刻改變世界的大背景下,要始終堅持我們需要打造的是世界文化名城不是中國的文化名城,不是成都的文化名城,更不單純是四川的文化名城。必須立足於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獨特的發展道路,由中國而認識世界,由世界而反觀中華,因此在建構自身民族文化、強化自身特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還要有效利用文化差異性所承載的“文化鏡像”功能,進一步認識中國城市文化的本質,並且要在中國文化大轉型與世界文化重建的動態進程中來深化對城市文化發展戰略的認識,由此來塑造未來以中華傳統文化爲基礎、以數字信息技術爲支撐的包容性城市文化形態,這也是未來中華文化的基本形態。得益於數字信息技術的強力推動和全球性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的強大驅動力,未來世界文化名城一定是城市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綜合治理能力融爲一體的綜合性概念,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並不僅僅是文化建設規劃,而應該是以文化建設爲出發點的城市發展規劃。

如何進行城市文化規劃?如何通過城市文化發展規劃建設城市獨特的特色和優勢?傅才武表示,通過此次字節跳動公司提供的大數據顯示,成都的文化資源優勢顯而易見。關鍵問題是如何使這種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爲經營城市的力量呢?傅才武基於武漢與成都的相似性,以切身參與過的《武漢長江文明之心發展規劃》爲例,回答了這一問題。他認爲,進行文化資源的梳理和城市特色內涵的鑑別定是進行城市文化發展規劃的第一步。通過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學理性思辨,在國家戰略的大框架下將文化資源與城市建設目標相結合,成都的文化發展規劃必須體現中國的變化、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成果和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真正將傳統的農耕文明,通過科學規劃轉化以數字信息技術爲基礎的現代城市文明,打造出城市的特色文化形態,以此建構走向世界文化名城的戰略性通道,彰顯出城市文化推動城市發展的潛在力量。

據悉字節跳動公司此次從六個城市功能維度入手,以指數的方式,對22個世界文化名城進行逐一畫像,並與成都進行對標分析,深刻探討了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與路徑。據《報告》分析顯示,厚重的文化歷史,豐富的文化遺產,持續增長的城市經濟,成都現已擁有良好發展的基礎。因此體現當代、近代以來的中國轉型發展整體性內涵的“綜合型”文化名城,應該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定位和方向。

在會議結束時,傅才武再次對字節跳動公司此次的數據成果和基於數據的規劃方法給予了讚揚,此次字節跳動公司的報告充分體現了數據作爲科學規劃工具的特徵,值得在其他城市文化規劃研究中予以借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