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思考成長與物質的關係之餘,還告訴孩子們——哪怕你最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但它其實已經和你在一起。在我們的身體裏,我們的記憶裏,在你想起它的每一刻。

原標題:“我是怎樣長大的?”孩子提出這類問題要如何解答呢?

“我”

是怎樣長大的?

相信每個人都曾思考過這一個問題,

也許是在某一年的生日,

也許是在成長的一次失去或得到裏。

你心中得到了怎樣的答案呢?

而當孩子向你問出這樣的問題時,

該要如何給出解釋?

在大人的腦海裏,會有千百種的答案吧,

是爸爸媽媽的養育?

是生理成長的科學?

因爲可以有太多的回答,

反而讓這個問題變得複雜起來。

POPO原本也不能在一時間給出完善的答案,

但當我看見這本書時,

一切似乎和畫面裏簡單的線條一樣清晰起來。

不僅是給孩子們帶來啓發,

也讓已爲成人的我們迴歸到最初的起點。

(日)藤野可織 文

(日)高畠純 圖

朱自強 譯

連環畫出版社

封面便是一個托腮的思考狀的小男孩,而本書裏的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男孩身邊的事物”都被加上了表情,成爲述說故事的主角。

“我是你倒進杯子裏的牛奶。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

“啊,別喝!我會消失的。”

“我是你抹上了奶油的麪包。你喜歡我,我也喜歡你。”

“啊,別喫!我會消失的。”

故事先從小朋友們最熟悉也最喜歡的食物開始,牛奶、麪包還有小蘋果,他們都被小男孩喫下了肚子,就像我們平時也會喝水喫飯一樣。

“咦?我還在。我在你的身體裏。”

哎呀呀,這時候就要擔心了,那它們被喫掉會怎麼樣呢?沒關係沒關係,它們和我們還是在一起!

除了物質外,

我們也受到精神食糧的滋養。

讓小小的身體裏,

充滿知識的力量。

“你把我翻開,你來讀我,你漸漸喜歡上我.”

“你媽媽把我撿來,跟我說對不起,

然後把我放進垃圾桶。我不見了,我消失了。”

但書會變舊、變破,會被遺落或丟棄。難道它們也就這樣消失不見了嗎?

“咦?我還在。”

“啊,我終於明白了。”

不,它們還在。在哪呢?在我們的身體裏,我們的記憶裏,在你想起它的每一刻。

這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終有形態凋敝、風吹塵散的時候,甚至是陪伴於身邊的人。生命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我們開始於零,其後受到各種支撐,產生各種羈絆。而那些我們喜愛或眷戀的事物,在一段時間裏讓我們依賴成長,但跟隨着時間或是其他外力的影響,好像有一天‘不見了、消失了’。但它們真的‘不見了、消失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而這也成爲了‘我’是怎樣長大的答案。更是‘我’如何成爲‘我’的答案——食物變爲了能量、書籍變爲了思維、被愛變爲愛人。看似失去的東西,已經以某種形式永遠的與我們在一起。當孩子第一次開始思考自己的成長與周圍事物的關係,這本簡單的繪本或許能用有趣又略帶哲學思考的方式給出答案。

我就是你。

雖然你不是我,

可我卻是你,

我和你永遠在一起。

這是一本看似簡單,卻能夠啓發孩子思考的繪本。以非常形象的方式,詮釋了物質對於人的成長的意義,從生存必須的食物,到書籍所象徵的精神食糧,都不可或缺。

它以無比簡潔的畫風,巧妙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告訴孩子們——每個人都不是自己就能長大了,而是需要很多很多,不只是需要爸爸媽媽,還需要比如食物、書籍等。食物、書籍並不只是好喫、好看,更重要的是,有了它們,每個人才能長大。

本書不是以人爲主角,而是讓人需要的食物、書籍等物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出現,幫助小朋友學會換位思考。在思考成長與物質的關係之餘,還告訴孩子們——哪怕你最喜歡的東西不見了,但它其實已經和你在一起。

在封底的畫裏,

小男孩看着天空的一隻飛鳥。

我想,哪怕是這樣一隻小鳥,

但也可以成爲

我們記憶裏的一道風景。

它飛走了,

卻又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