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从网络、报纸或者身边的见闻中听过许多由于突发心脏病而死亡(心源性猝死)的例子,比如说春雨医生CEO张锐、著名的相声演员侯耀文、同仁堂股份公司董事长张生瑜等等,甚至我身边的一名70后放射科同事在下班后打篮球过程中,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很多突发心脏病去世的病人都是青壮年,正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一肩挑"的时候,突然的离去会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诸多沉重的负担和深深的遗憾。因此活在当下,需要我们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点滴做起,远离心脏病,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

突发性心脏病

突发的心脏病里面以缺血性心脏病占绝大多数比例,其中又以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占80%。人体心脏的供血、供氧主要依靠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粥样硬化后,就会导致血管腔逐渐变窄、阻塞,进而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比如胸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表现,甚至诱发冠心病性猝死。

5大诱因

体力过劳:心脏负责给全身器官和组织提供新鲜携氧的血液,当体力消耗过大,比如过度劳动、负重爬楼梯、运动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

极度的情绪波动:成语有云"怒火攻心"、"急火攻心",如果我们在某个场景中极度紧张、严重焦虑或暴怒等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

寒冷刺激:每年的冬季、春节都是突发性心脏病的高发季节,心脏不好的人群要主要防寒保暖。

便秘:中老年人容易出现便秘,当用力排便时,腹部压力增高,导致人体的血管压力也随之增大,进而诱发心肌缺血。

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关心病的发作风险4类易发人群中老年人男性:冠心病发病率与年龄正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数的冠心病患者年龄≥40岁,且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翻倍。但是,不要以为"80后"、"90后"的人群不可能得冠心病,生活方式不健康同样不能幸免!此外,冠心病多见于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

患有代谢性疾病:比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如果不控制好血压、血糖或血脂,久而久之会对全身的动脉壁结构(包括冠状动脉)产生破坏,加速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有冠心病家族史:有家族遗传因素的人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更高。

吸烟:目前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烟草里面的有害物质(烟碱、尼古丁、焦油等)会对动脉壁造成破坏,被认为是仅次于高血脂、高血压之后,导致突发性心脏病的第三大危险因素。

3大先兆

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呼吸不畅,有时候疼痛牵扯到肩膀、颈椎、上腹部、后背或左侧手臂,休息后疼痛可缓解。

夜间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夜间憋醒,感觉胸闷、憋气。

容易疲劳,感觉无缘无故心跳加快且不规律,有时候会突发心慌、双眼黑朦、大汗淋漓、行走不稳等。

自救,常备2种药

具有上述心脏病的诱因和危险因素的朋友,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由于绝大多数的突发性心脏病的"罪魁祸首"都是冠心病,上述人群在家中或工作地点也须常备两种救命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片,当意外来到时,可以首先自救。切记用药细节:硝酸甘油片放在舌头下面,而阿司匹林片需要嚼碎吞服。

心脏好,生活好

最后,医师提醒大家,若自己或身边亲友不幸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胸闷、憋气、大汗淋漓、头晕等表现,切勿惊慌,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转运至最近的具有胸痛中心资质的医疗单位,争分夺秒开通绿色通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