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前746年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继位,也正是这个年轻的国君开启了自己家族的死亡之门,也打开了“晋国无公室”的潘多拉魔盒。故事从晋国第九代国君晋穆候开始讲起,晋穆候在公元前806年随同周天子去讨伐戎族,结果大败而回,正妻晋(齐)姜这时生了个儿子,心里装着仇恨的晋穆候给这个儿子取名“仇”。

晋国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之一,是由周武王的儿子,也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建立。后来发展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称霸时间长达一百多年。主要的统治区域在现在的山西境内,所以现在山西也被简称为晋。为什么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称霸多年的强国最后会被几个世家大族肢解呢?

“分封制”晋国瓦解的制度根源

“分封制”是在西周完善并大力推行的一种统治方式。这种方式在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的时候是一种很有效的统治方式。天子是天下共主,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和功臣,我们称这些受天子分封的宗室子弟和功臣为诸侯。而诸侯又在自己的诸侯国内继续推行分封制,即将自己的土地又分封给卿大夫。由此形成等级森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民的等级体制。

但是随着时代的演进,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到了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这种分封制的缺点也逐步放大。因为地理环境和开拓能力的限制,西周总的控制范围是有限的,那么在领土扩张渐渐放缓的情况下,越分封就越削弱自己的实力。同时随着诸侯国之间的血缘关系的疏远,再加上宗法制的破坏,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逐渐导致诸侯中的强国实力超越周天子,从而也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和统治力下降。

同样的,因为这些诸侯国也在实行分封制,国君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公室子弟和功臣,同样也导致了诸侯国国君的实力开始下降,而受封的卿大夫们有的就乘机扩充实力,逐渐超越了国君的实力之后就产生了取代国君的现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晋国被三个卿大夫家族瓜分(史称三家分晋)和齐国被卿大夫家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分封制是晋国被卿大夫家族分解的制度根源,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仅仅是在晋国。但是晋国在这个制度原罪的基础上,又因为特殊的历史国情导致了晋国的瓦解有更多层次的原因:

“曲沃代翼”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分封制并不单单在晋国实行,为什么像燕、楚等老牌诸侯国没有因为这种制度出现这种被卿大夫家族取代或瓜分的情况呢?这个问题一句两句也很难说的清楚,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晋国的诸侯国国君的家族(也叫公室)势力非常弱小,甚至有一种说法叫“晋国无公室”。公室力量弱小当然就为卿大夫势力的壮大和最终取代创造了条件。这种“晋国无公室”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春秋初年晋国的“曲沃代翼”事件就是开启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标志:

故事从晋国第九代国君晋穆候开始讲起,晋穆候在公元前806年随同周天子去讨伐戎族,结果大败而回,正妻晋(齐)姜这时生了个儿子,心里装着仇恨的晋穆候给这个儿子取名“仇”。四年后,公元前802年晋穆候又去攻打另一个地方的戎族,这次大胜而回,巧的是晋(齐)姜又给他生了个儿子,高兴的晋穆候给这个儿子取命“成师”。我国的史书很喜欢描写历史事件发生前有先知一样的人物发表对事件的准确预见,这里也不例外,晋国的大夫师服就从两个人的名字出发,预言晋国将因为他们兄弟而发生大乱。

后来晋穆公死了,他的弟弟篡夺国君之位,太子仇逃亡国外。几年后公元前781年仇带领部下打回国内夺回国君之位,太子仇也就成了晋文侯。晋文侯治国很有能力(看起来似乎师服那这个家伙的预言根本不准),他的兄弟成师也看起来没有什么威胁。公元前746年晋文侯死后,他的儿子晋昭侯继位,也正是这个年轻的国君开启了自己家族的死亡之门,也打开了“晋国无公室”的潘多拉魔盒。

晋昭侯刚刚继位,就把他的叔父成师分封到曲沃,所以成师又叫曲沃桓叔。但是当时的曲沃比晋国国君所在的国都翼城还要大,这是很不合常理,也不符合当时礼法的。于是又有预言家出现了,名字又是师服(上一个预言是史记记载的师服,这里预言是左传中记载,两个都说是师服,具体如何已经无法考证了。)。师服认为: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盘应大于臣下,才能够巩固统治地位。但晋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肯定会危害其自身的统治地位(这也是成语本末倒置的来源之一)。但是晋昭侯仍然坚持把曲沃分封给了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受封时已经五十八岁,长期的政治历练,加上他哥哥晋文侯的熏陶,他的能力远远强于侄子晋昭侯。他通过施行仁政,收拢人心等等措施,很快使他的曲沃的实力迅速强盛,甚至已经渐渐超越了在翼城的晋国真正的国君晋昭侯。实力强大后的曲沃桓叔开始野心膨胀,他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打压和孤立翼城的晋昭侯。很快曲沃势力的第一次机会来临了,公元前739年晋昭侯被大臣潘父弑杀,而且潘父还派人来迎接曲沃桓叔去继承国君之位。

曲沃桓叔很高兴,立即带领兵马来翼城准备夺取国君之位。但是翼城里支持国君的势力还很强,他们很快杀掉潘父平息叛乱,拥立晋昭侯的儿子平为晋孝候,同时派兵攻打曲沃桓叔的部队。曲沃桓叔被打败了,只好退回曲沃,几年后曲沃桓叔就病死了。这次夺位行动使曲沃和翼城两支晋国公室势力彻底决裂,双方开始了长达几十年你死我活的血腥夺位战争。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的儿子鲜继位,是为曲沃庄伯。庄伯即位后,曲沃和翼城双方一直持续斗争。到了公元前724年,庄伯派人暗杀了晋孝候,但是翼城的晋人联合荀国等诸侯击退了庄伯,并且拥立晋孝候的弟弟郤为晋鄂侯。公元前718年,不甘心的庄伯联合郑国、邢国一起讨伐翼城,还通过贿赂的手段争取到周天子派兵协助。晋鄂侯战败,逃奔随邑。但是庄伯这时却和周天子闹翻了,结果周天子反过来攻打庄伯,结果庄伯又一次失败逃回曲沃。周天子立晋鄂侯之子光为晋哀侯。两年后,庄伯在忧愤中死去,虽然庄伯一次次努力都没能成功,但是通过这几次作战,曲沃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翼城。

公元前709年,接替庄伯执掌曲沃势力的曲沃武公再次讨伐翼城,在这次决战中翼城晋哀侯大败,其本人也被曲沃武公俘虏。但是翼城的晋人仍然顽强的击退了武公,立晋哀侯的儿子小子为小子候。但是此时翼城的晋国国君的实力已经变得很弱了,在晋国已经没有了话语权。公元前705年,武公设下圈套诱使翼城的小子候来相见,随后杀死了小子候并向翼城进攻。眼看胜利在望,结果周天子看不下去了,觉得你曲沃欺人太甚,于是派兵又一次击退了武公。并且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晋侯。

公元前678年,老实了二十多年的武公乘周天子驾崩,新天子刚刚继位,立刻派兵讨伐翼城,杀死了晋侯缗。并且把掠夺来的金银宝器通通送给了新天子周釐王,周釐王一看生米已煮成熟饭,又得到了这么多财物,于是就干脆就正式立曲沃武公为晋候。至此姬成师的曲沃一系就彻底取代了姬仇一系成为了晋国的国君,曲沃武公也就成了晋武公。

从屠戮公室到六卿执政

晋武公死后,他的儿子晋献公继位。他在位期间一方面大肆扩张,兼并小国,使晋国成为中原大国。但是由于自己一家的国君之位是通过血腥的夺位之战得来的,晋献公极其担心有人会重演他们一家的故事。于是在大夫士蔿的建议下,干脆将所有晋国公室的公子们全部召集起来一起杀掉(没有被杀的也都纷纷逃亡国外),这一行动使晋国公室的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后来晚年的晋献公又愚蠢的开始将魔掌伸向了自己的儿子们。因为宠爱骊姬姐妹,晋献公先听从骊姬将自己年长的几个儿子都安排到边境居住,甚至太子申生都被派到曲沃去了,名义上是这些儿子们去加强地方的统治和管理。实质上是这些儿子们都远离了国都政治中心,与他这个父亲有了距离。后来骊姬又陷害太子,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也被陷害被迫逃亡国外。晋献公死后,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她妹妹的儿子卓子相继登位,但是都因为骊姬陷害太子等人的行为使得国内大臣不服,内乱中骊姬姐妹和她们的儿子都被杀死。晋献公没想到他的这些屠戮公室的行为一样也导致了夺位内乱。

这些内乱一直到公元前636年,流亡国外十九年的晋文公重耳回国继位才平息下来。晋文公即位后一方面因为跟随他流亡的那些功臣确实劳苦功高,另一方面晋国的公室也确实没几个人了。于是晋文公就坚定地依靠这些功臣们执掌和管理国政,慢慢就形成了晋国卿士执政的制度。这些卿大夫们一方面因为是因才因功因贤上位执政,比靠血缘血统关系上台的公室贵族们能力更强,从而使得晋国从晋文公开始国力一直保持强盛,开启了长达百年的春秋霸业。但是另一方面这些卿大夫执政后不可避免的使得他们的家族势力扩大,渐渐对晋国国君形成了威胁,直至这些卿大夫家族的实力超过晋国国君,最终晋国也被这些卿大夫家族瓜分。从晋献公屠戮公室到晋文公确立六卿执政的体制,晋国渐渐形成了不分封公室,国土只分封给执政或有功的卿大夫的制度,这样使得晋国渐渐形成了“晋国无公室”的局面。

三家分晋,晋国数百年基业被瓜分

这种卿大夫轮流执政的格局一直持续到了春秋末期。期间虽然也有晋国国君诛杀执政卿大夫(当然基本都是联合一些卿大夫去打击另一些卿大夫),打击这些执政家族的情况发生(最有名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但是这种晋国特色的卿大夫轮流执政的体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和扭转,甚至愈发成熟和顽强的延续了下来。到了春秋晚期,晋国轮流执政的卿大夫家族经过不断洗牌,形成了赵、智、韩、魏、范和中行这六大家族。后来赵氏联合智氏等家族将范和中行两家灭掉,六大家族变成了四大家族。

到了智伯瑶的时代,智氏的实力已经成为四个家族之首,他不断削弱其他三家,企图吞并三家之后独自控制晋国。到了公元前453年,傲慢自大的智伯瑶被赵、魏、韩三家联手反杀。晋国进入了三家执政时期,晋国的国君已经名存实亡,连国君继位都不是这三家去朝贺而是国君分别去这三家拜码头汇报。公元前438年,赵魏韩三家将晋国土地全部瓜分完毕,只留下国都绛和发源地曲沃留给晋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立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从此这三家与晋国国君在名义上都平起平坐了(资政通鉴也以此为战国之始,也是这本史书记载的起点)。公元前375年,晋国最后的地盘绛和曲沃也被瓜分,晋国的国君被废,被韩、赵两国安置在边境偏僻之地居住,公元前349年最后一任国君晋静公被杀,晋国彻底灭亡。

对此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哦,小编每天都会有新的内容更新,大家的评论、分享、关注都会是小编写作的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