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悬挂系统布置的电池包,设计了第一种顶盖集成冷却系统的电池壳体结构。针对冷却系统的集成设计,对不同电池壳体结构进行模拟仿真,评估其可制造性,寻找功能集成的解决方案。

高压电池壳体目前是OEM和供应商的开发重点,通常由铝制成。然而,钢材在提升安全性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较好的前景。因此,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集成式钢基高压电池外壳体。

电池壳体的高性能要求

高压电池目前在电动车中较受欢迎,目前,除了电池系统的隔离技术之外,电池系统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的改善也较为重要。其中,电池壳体的开发是关键。

近年来,电池包壳体的设计发生了较多变化。虽然当前的电动车设计仍然是在现有燃油车基础上进行改造为主,但电动车全新架构的设计与开发越来越受欢迎。这也使得电池包壳体向着多单元、简单化结构方向发展,这无疑更利于钢材的应用。

此外,电池的的充电功率高达350kW甚至更高,这将导致电池系统的热量也非常大。因此,电池系统的散热和温度的均匀分布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电池壳体对机械性能的要求也较高,如(动态)碰撞、(准静态)压力、机械冲击、防渗透和防火性能等。

钢制电池包的模块化设计

针对电池系统的设计,不同OEM都有不同的要求。无论是从电池的选择和模块设计到电池外壳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都追求差异化的发展。目前,电池供应商提供了带有和不带集成冷却系统的电池外壳的两种概念。需要进一步考虑不同OEM的具体要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方案。基于此,voestalpine和fka的联合项目开发了一种名为Flextric的模块化技术方案,用于钢制高压电池外壳。

在模块化设计时,第一步要考虑电池壳体的性能要求,要复合相关标准,如ECE R100,GB/T 31467.3。热管理方面,要考虑基于水甘醇的冷却剂的冷却系统设计。第二步,制定满足这些性能要求的技术解决方案。如通过快速建立CAx模型,进行仿真模拟。

冷却系统的集成式设计

针对冷却系统的集成设计,对不同电池壳体结构进行模拟仿真,评估其可制造性,寻找功能集成的解决方案。针对悬挂系统布置的电池包,设计了第一种顶盖集成冷却系统的电池壳体结构。如图1(上)所示,电池包壳体上盖由两块壁厚较小的钢板制成,板材背部集成冷却通道,并焊接到平盖板上。这种结构相对简单,密封性好,盖子上的冷却结构将影响表面的惯性矩,可通过微调达到加强壳体的效果。

另一种优化集成设计是电池包壳体采用钢/铝混合框架结构,底板由四层铝夹层结构制成,其可在发生碰撞时吸收机械力。冷却通道设计在两个铝板之间并通过钎焊连接,其余部分采用泡沫铝材料补充,具体结构如图1(中)所示。该方案与顶盖集成冷却系统的结构类似,也实现了冷却系统组件的完全集成。这种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冷却流体的分配和引导,要确保各模块的表面热量均匀下溢。

第三种优化方案是将冷却板插入纵梁和横梁之间的自由空间中,并且每个冷却板直接与一个或多个模块接触,如图1(下)所示,各个冷却板通过软管系统实现并联液压连接。

上述三种冷却系统的集成设计方案都具有各自的优点和技术挑战,具体如表1所示。

下图2为采用第三种方案的设计过程,其重点在于分配系统和和半模块化冷却板的设计。分配系统由软管组成,布置在纵梁中,具有中心流动和返回通道,同时并联六个冷却板。为了确保系统的液压平衡,实现冷却剂的均匀分配,可在管路中集成节流元件。并通过优化计算,根据总体流量设计合适的节流横截面。

研究人员针对各种集成结构进行了性能模拟,其中,钢板材料以点状或线状形式焊接在一起,铝材通过结构形状设计辊压粘合。设计时,顶盖和底板的厚度、所得到的通道的宽度和深度、以及流道结构的均匀性设计都将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此,建立仿真模型对上述参数进行模拟测试。测试时,采用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十二个棱柱形电池组组成,对其充电过程的热力学状态进行测试。图3为钢制壳体和铝制壳体的热学测试结果,如图可知,与铝相比,钢的低导热率对冷却系统的影响较小。而影响温度分布的重要因素为电池模块内的导热路径的设计,这可通过使用具有各向异性导热性能的石墨基导热箔来实现。

机械性能验证

除了散热,电池包冷却系统还必须满足一定的机械性能要求。首先,冷却剂的流动需要一定的压力,如果操作压力高于环境压力(1bar)0.5bar,冷却板应尽可能少地变形或均匀变形,以实现各模块和板之间的有效接触。同时,要避免应力载荷在材料上引起塑性变形,以确保材料的疲劳强度。这里需要协同考虑材料质量、厚度、几何形状(如通道宽度和半径)、材料连接(如接头数量和长度)。图4显示为模拟结果。

被动安全方面,图5显示了根据GB/T 31467.3标准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冷却系统的集成方式对电池包壳体机械性能影响较大,整个壳体的机械完整性直接受冷却系统的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