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凭借一众低廉商品的社交团购,用好微信红利,攒足了人气,一飞冲天,前段时间已在美国上市,且市值高达200多亿美元,距离京东不再遥远,而这距离其成立不过才三年时间。

其目标客户就是以农村乡镇人群、二三线城市的家庭主妇等中低消费人群为主,这也是京东和阿里一直想要拿下的市场,比如阿里,就在村淘上投入了很多资源,没想到被拼多多借助微信实现了后来居上。

支付宝上架“拼团”,没有社交马云还能狙击拼多多吗?

对此马云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日前,支付宝首页多了一个“每日必抢”,点击进去,是这个样子的:

支付宝上架“拼团”,没有社交马云还能狙击拼多多吗?

支付宝上架“拼团”,没有社交马云还能狙击拼多多吗?

事实上,这个每日必抢不是支付宝自有电商业务,定位为金融科技公司的蚂蚁金服不会做电商,但支付宝作为中国最普及的App,一直也扮演着给阿里新业务导流的角色。这个电商业务是淘宝旗下的频道在支付宝上面的一个优惠抢购小程序,栏目名称叫做“拼团”。

从其推广的品类和价位来看,都是中低端的热销爆款,采用团购的形式,价格相当有吸引力。这是阿里意欲进一步PK拼多多的尝试吗?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支付宝拼团的优势是什么呢?笔者试用了一下拼团,相对拼多多的优劣主要如下:

入口:

拼多多有自己的app,也成为了微信上面的一个小程序,对于老用户或者知道拼多多的用户来说,找到拼多多并使用它是方便的,但是要吸引首次使用者难免要借助其他营销手段,比如被诟病不少的诱导分享,砍价玩法。

拼团呢,上挂在支付宝首页,凭借在支付宝相对成熟的用户群和流量入口,更加容易被新用户发现。不过,也少了社交拼团的乐趣,后者正是拼多多强调的重点:Costco与迪士尼的结合体,黄峥说拼多多“货找人”,也是因为拼多多的商品可以主动去到精准用户(基于社交和个性化推荐)。

品类:

从目前看到的界面来看,大家都是以中低端的日用品为主,拼多多的商品更多样,黄峥号称拼多多有100多万商家,虽然比不上淘宝的,但中低端商家数量,淘宝目前距离拼多多还是有距离的。

价格:

因为大家卖的产品并不一定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说谁的价格更优惠,这个很难比较。

仅以抽查为例,笔者发现这个不倒翁玩具,在拼多多上,如果有足够多人参与砍价,可以零元获得,但是支付宝拼团则需要10块钱,不过门槛比较低,两个人就成团了。说得简单点:如果你愿意折腾让人给你砍价,拼多多是比较便宜的;如果你追求省心省事儿,支付宝拼团更简单。显而易见,支付宝面对的人群,还是存量客户,而已经使用支付宝的用户,算是相对高阶的网民。

支付宝上架“拼团”,没有社交马云还能狙击拼多多吗?

支付宝上架“拼团”,没有社交马云还能狙击拼多多吗?

用户体验

从上面这个不倒翁的例子来看,想要获得拼多多的零元购,至少需要七个人以上参与砍价,而拼团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达到团购条件。对用户来说,拼多多太麻烦了。当然,很多用户是不怕麻烦的,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消磨,只要能便宜,拉多少人多无所谓,笔者也曾被七大姑八大姨诚邀参与拼多多,说是几分钱可以买三盒纸巾,钱是给出去了,后面就没下文了,据说是要凑齐上百人才能达到团购条件,最后应该没达到。

可信度

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拼多多和拼团的用户,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信赖后者吧。毕竟淘宝、支付宝已经深入人心,尽管淘宝商家鱼龙混杂,但过这么多年发现,信任体系已经建立,支付宝拼团沿袭的也是淘宝购物流程,登入拼团后,选定的商品就会出现在你的淘宝购物车里,后面一切流程就走回淘宝的程序了,这是拼团相对拼多多天然的优势。

支付宝上架“拼团”,没有社交马云还能狙击拼多多吗?

不过,支付宝拼团最大的劣势还是缺乏社交裂变能力,比如砍价模式,支付宝拼团如果做砍价,用户分享到微信肯定会被封杀,所以做了也是白做。说回来,两个的场景截然不同:

支付宝要获取的是存量用户,顺便将流量变现,同时也希望可以推动平台上的小程序生态的繁荣,让用户养成使用小程序的习惯进而增强粘性,这也是支付宝一直在努力的。拼多多最强的则是拉新能力,让货找人,事实上它也帮助中国电商行业培养了3.5亿用户,很多都是第一次接触电商,未来也可能会成为淘宝或者京东的用户。

综上,个人觉得阿里推出拼团,看上去是要与拼多多PK,实质上却不在一个维度竞争,大家的出发点不同,面向的用户群不同,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当然,拼团能不能成,还是要看阿里投入的意愿和决心了,说不定拼团电商市场又会掀起一轮补贴大战呢?马云和马化腾的羊毛我们还薅得少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