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还有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时并发几种疾病。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会导致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

糖尿病即“消渴症”,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国人饮食结构的变化,一贯以素食为主的国人餐桌上,更多地出现了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同时,也吃出了很多“富贵病”。

目前,我国是全球糖尿病增长最快的国家,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3,全球每10秒就有1人因糖尿病而致死,每30秒有1人因糖尿病而致残。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均死于并发症。

糖尿病的致病因素

营养过剩: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等高热量饮食,就会迫使胰岛不断分泌胰岛素,使胰岛的功能处于疲惫状态,最终导致胰岛分泌胰岛素障碍。

缺乏运动: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精神因素:过度的紧张、激动、焦虑、烦躁,会引起应急激素分泌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激素,也是胰岛素对抗激素。

肥胖因素:当机体摄入食物后,肥胖患者大脑神经反应变慢,等胰岛收到大脑指令,需分泌胰岛素时,食物已经消化代谢完了,因此,滞后的胰岛素没有被有效使用。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具有多种并发症:并发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高达60%;并发足溃疡的占10.2%;并发眼部病变达34.3%;并发肾脏病变占33.6%;并发神经病变占60.3%;并发视网膜病变占75%以上。另外,还有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时并发几种疾病。

足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后,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足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患者截肢后,两年内死亡率为51%。

肾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眼病:糖尿病可以损坏眼睛后面非常细小的血管,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1%~36%,可以导致视力衰退,甚至失明。

心脏病:糖尿病患者在糖、脂肪等代谢紊乱的基础上,会导致心脏大血管、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包括在糖尿病基础上并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微血管疾病及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常人的2倍,且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的高峰比正常人提早10年出现,并发高血压者更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及末梢大血管病。

皮肤病:患糖尿病以后,有30%~80%的病人有皮肤损害。如:皮肤感染、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黄瘤、糖尿病性皮疹等,多数发生在小腿部位。

性病:皮肤和粘膜是人体防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感染的好发部位,特别在女性外阴部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高血糖可削弱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微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使组织缺血、缺氧、感觉减退,最容易继发感染。

口腔病变: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可有多种口腔病变,已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亦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病变。如:口腔粘膜病变、龈炎、牙周炎、牙龈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疼痛、龋齿、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腭部炎症、牙龈萎缩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

控制总热量。

谷类、肉类和蛋类是日常三大主体食物。谷类食物,一般每天控制在250~400克,折合约为200~350克碳水化合物;肉类食物应严格控制;蛋类少吃一点,尽量不吃蛋黄(胆固醇太多)。

调整饮食结构。

糖尿病患者应限制油、钠盐的摄取,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一餐饮食的比例应该是,米面占2/5,蔬菜占2/5,汤水占1/5。以清炖、蒸、煮为主要烹调方法,少吃多餐。

控制脂肪摄取。

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开羊肉、狗肉、驴肉、鹿肉、带鱼、花生、瓜子、腰果、松子、核桃、韭菜、香菇、芹菜、茴香等。

坚持适当运动。

适量有氧运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保持乐观心态。

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遇到不舒心的事要冷静对待,切忌情绪急躁、烦恼不安。多与人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积极的心态。

相关文章